重庆商圈 概览
作者:李成然;出处:《店长》2011年6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重庆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是国家规划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辐射周边3亿人口。

  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要求把重庆打造成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购物之都和美食之都。近年来,重庆市商贸流通产业也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建设购物之都有利于重庆市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经济中心的形成,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

  重庆零售发展的困难在于:一是消费总量还不大,2009年重庆市社零总额2479亿元,比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少了一半,外来消费只占总额的25%,市场影响力、辐射力亟待提高;二是消费能力还不强,2009年全市人均社零788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大幅提高广大市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能力,难度不小;三是消费环境还不够优秀,进入重庆的国际一线品牌数量与北京、上海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现有商圈状况

  重庆城区是组团布局,所以不可避免的形成多中心商业格局,现在重庆基本上是以解放碑商圈为全市的商业中心,并辐射到区县,其他区形成沙坪坝商圈、杨家坪商圈、江北观音桥渝北商圈、南坪商圈这四个次级商圈组成主城区庞大的商业组团,同时以各区县行政中心、旧有核心区形成自身的商业中心圈,并形成每年高达数亿的超级大市场。

  1. 解放碑商圈。

  解放碑商圈全国有名,汇集众多大型百货公司、顶级品牌专卖店、大型超市、小型商铺等等,具备完善的业种配置和各种档次的组合,超市、百货店、品牌专卖店、专业市场、购物中心等全部具备,并且规模和密度堪称第一,每天吸引人流二三十万人,节假日甚至超过一百万人次,简直达到拥挤不堪的地步,它的销售总额也数倍于其他次级商圈,号称西部第一大商圈。同时,也成为外地游客来重庆观光旅游的必到之处。

  解放碑商圈自身也在发生变化,休闲设施陈旧,特色娱乐、餐饮网点配置的逐步改善,对于大量同质化的竞争各个商家也在逐步调整形成差异化的共存经营。

  同时,按照新的规划,未来将投资175亿元改造解放碑商圈。据了解,该改造项目将建设解放碑时尚文化城、京剧团、官井巷商业地产、解放碑21处楼宇灯饰、地下停车场一期工程、临江门下穿道工程、五一路地下车库连接通道工程等项目。另外,还将改造商业大厦外立面、金鹰广场等项目。

  同时,加快完工国泰广场、日月光广场、奎星楼改造等工程。预计改造完成之后,解放碑商圈将新增商业面积20万平米以上,成为展示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的重要窗口。

  2. 江北观音桥商圈。

  江北区是重庆规划的主城区五大商贸中心之一,它以建新东西南北路为骨架,以观音桥地区为主体,金岗大厦、华音大厦、现代广场、世纪新都、外贸大厦、天文台大厦等39栋高层建筑和洋河花园、滨湖新村及嘉陵广场、长滨广场、金观音广场、欧式一条街等为代表,基本形成具有一定现代商业氛围的城区新貌。而龙湖北城天街和协信?黄金海岸以大型shopping mall形态出现,大大改变现有商业的整体氛围和状态,带动整个江北商圈的发展。

  江北区是北部新城核心区、未来行政中心、科技信息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政府商业步行街计划实施区,但旅游、娱乐、休闲、购物、金融等经贸的渗透和融合力不大;商业氛围日趋浓郁,早期商业闲置物业逐步消化,商业功能较为完善。

  3. 沙坪坝商圈。

  沙坝坪商业繁华、市场潜力巨大,是重庆重要的商贸区和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区和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力。沙区商业步行街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现在形成全市最大步行街区商圈,北起沙南街,跨渝碚路,顺华宇广场西侧向南延伸至绿色艺术广场。

  商圈的有效消费人口约200万人,年购买力在60亿元以上,区内商业网点万余家。整个商圈相对独立,并已形成一定的商业氛围,三峡广场、雕塑文化广场、绿色艺术广场等一系列广场带动整个商圈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目前的商业业态趋于成熟,新型和先进的零售业态不断进驻,为沙坪坝商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学院对此区域消费也形成了极大的拉动和促进作用,而沙坪坝火车站及临近的马家岩建材市场也成为了该商业圈物流集散地的明显特征。

  4. 杨家坪商圈。

  以杨家坪转盘为中心,中心商业区包括杨九路、杨家坪正街、石坪桥正街、西郊路、直港大道,共计10万余平米的商业面积,统称为杨家坪商圈。圈内有家乐福杨家坪店、重百杨家坪分店、新世纪超市、国美家电、立丹百货及富安百货等分布在商圈周围,没有形成商业集结较浓厚的购物中心。

  本区是政府规划的商业核心区,金融网点集中,潜力巨大;起初该商圈业态不丰富,购物环境恶劣,商业落后,城市规划建设有待完善,随着西城天街的营业将逐步带动商圈整体的升级工作。同时嘉信茂九龙坡广场的开业也加大了整体商圈的辐射半径。商圈的有效消费人口应在60万,辐射人口可达120-150万(含大渡口区、大坪片区与石桥铺片区等)。

  轻轨交通贯穿整个商圈也为整体商圈的购物环境和交通便捷度得以体现。

  5. 南坪商圈。

  与渝中区一桥之隔的南坪,近年来成了争食的热土。重百南丰商场的入驻,金台百货的诞生,商社电器的进入,南坪商业大厦的改造,麦德龙的落户,浪高百盛的开业,好又多的加盟,以及新世纪百货和百安居的跨入,南岸商圈将以转盘为核心,向东西南北路辐射,形成一种多业态的商业格局。而万达广场的建设也将带动整个商业圈的发展,万达携手其第三代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必将改写整个南坪商圈在重庆城市商业地产中的地位。

  在南坪商业规划布局中,既有从转盘经南坪西路连接步行街,也有未来的海棠晓月和四公里繁华路段,还有靠近长江大桥的亚太商谷这样的会展经济产业及南滨路这样独具特色的商业街。它的商圈范围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不断扩大。

  南坪是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的商贸副中心、会展中心、重庆餐饮集中区,同时它的两端又是城乡结合区,消费水平相对低,居民文化水平低,因此制约了整体经济发展,目前诸如万达、和黄、恒大、阳光100等众多开发商知名开发企业的圈地进入,将逐步拉动本商圈的中高档消费,逐步消灭商品结构混乱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发展过快,商圈呈现相对过剩的现象,而且现有的步行街没能达到商业聚集的效果,这也是规划无序造成的,因此南坪商业中心的打造还任重而道远。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区域环境的改善本区域将成为未来重庆商业地产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


未来商圈的规划

  为加快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重庆市已拟定了48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565亿元。其中,5年内将再造六个大型商圈、到2015年新增3-5家商贸上市企业。

  据了解,按照《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规划》,重庆市将分两阶段推进建设购物之都。

  2010年到2012年为第一阶段,这是打基础、建平台、扩规模、快速发展的阶段。目标包括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国际一线品牌达50个以上,培育社零总额超300亿的商圈2个、年销售额超500亿的商贸企业1家等。

  2013年到2015年是第二阶段,这是提升品质、提高品位、丰富内涵、提档升级阶段。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达到6000亿元以上,国际一线品牌达60个以上,社零总额超500亿元的商圈达2个,年销售额超800亿元的商贸企业1家。基本形成功能配套、名店集萃、名品荟萃、对外辐射作用明显的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框架,成为西部最具影响力的购物消费乐园。

  根据《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规划》要求,目前重庆市拟定了商圈、市场、物流、特色街等48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565亿元。其中,将改造提升解放碑、江北观音桥、南岸南坪、沙坪坝三峡广场、九龙坡杨家坪等原有5大成熟商圈,调整结构、完善功能、提升档次、优化形态,进一步增强聚集辐射能力。

  另外,未来五年内将投资325亿元,在巴南区李家沱、北碚城南、西永、茶园、江北嘴和礼嘉-悦来新建6个商圈。同时对渝北两路商圈、大渡口商圈二期进行扩建。预计到2012年,主城13个商圈商业零售经营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社零总额达到1350亿元以上,占全市社零比重达到30%以上。

  不仅是主城,未来五年还将打造区县政府所在地中心商圈。目前重庆主城区人口有500万,面积500平方公里,未来5-10年是重庆进入高度城市化发展时期,主城区人口和面积均将翻一番,这对商圈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争到2012年,全市所有区县建成中心商圈,逐步实现城市居民出门5分钟有便利店、10分钟有超市、驱车15分钟有购物中心。

  重点引导中小企业向便利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等领域发展,增加购物之都建设的活力。鼓励现有的商贸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快速有效扩张。到2012年,力争商社集团销售率先突破500亿元,全市100亿级企业达到8家以上。

  另外,引导大型商贸企业通过资本联合、品牌包装、引入风投等多种形式,积极包装上市,尽快实现由资产运营向资本经营的跨越。争取到2015年,再新增3-5家商贸上市企业。
  
  另外,未来五年,重庆市还将建成30条商业特色街,其中,重庆小镇、大学城重庆熙街、广阳岛欧洲风情街、金阳苏格兰风情步行街等8条特色商业街,预计投资金额就达137亿元。为增强购物之都的综合竞争力,未来重庆市将加强产业联动,发展休闲娱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