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管理者如何提升部门执行力 | ||||||
| 作者:张云海;出处:《店长》2011年7月号 总第34期 | ||||||
|
||||||
|
执行力,一个耳熟能详的老话题了,每一次培训都作为重点课题,每一次会议都会反复强调,可部门的执行力总难以令人满意。是员工的问题?是企业制度的问题?还是管理者自身的问题?相信很多基层管理人员都有过类似的烦恼。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对“执行力”这个概念进行一番追本溯源。 何谓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员工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一个员工,在上级规定的时间内,保质足量地完成工作任务,那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员工。如果一个员工在时限、或在数量、质量上超出上级的期望值,以更加圆满的状态完成任务,那他就是一个优秀的员工了。 执行力的强弱有标准吗? 换言之,就是我们安排或部署的每项任务都有明确的工作时限和要求吗? 以超市管理部人事员的工作为例,每个月的主要工作有:上报月度考勤,分发驻外人员补助,报销部门差旅费,缴纳员工劳动保险费,上报驻外人员小灵通话费,等等。那么,我们如何评判他的执行力呢?有具体的工作标准吗? 当然有明确的工作时限和标准,即《人事员月度工作流程表》。
有了这张工作流程表,我们判断该人事员是否具备较强执行力的标准就出来了,仅仅是工作不出现失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以上规定日期前完成工作,才能算是合格。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只是想说明,如果没有标准,我们对执行力的强调和呼吁就是空谈。 影响部门执行力的关键因素又有哪些呢? 综合而论,影响部门执行力的因素很多,既有员工工作意愿的问题,也有员工技能的问题;既有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问题,也有企业运营流程的问题;还有考核体系及奖惩制度是否完善的问题。 但真正决定部门执行力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 20世纪末期,东北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最后被一家日本财团收购。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日本人都做了什么?除了财物、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日本人,其他都没有改变,机器设备没有换,工作人员没有变,制度也没有变。他们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这就是他们企业起死回生的绝招:执行力——无条件地执行。 在这个案例之中,员工、制度等都没有变,只是调整了部分管理人员,他们的执行力就提高了,企业就盈利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企业执行力强与弱的关键就在于管理者本身,而不是其他因素。 因此,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在考虑如何提升部门执行力时,首先应该思考的就是自身的问题: 1.决策要慎重。 作为一个管理人员,不管职务高低、权限大小,都负责着一定的事项,或多或少都能决定一些人、财、物的配置,一旦稍有不慎,决策失误,就可能让员工付出无谓的劳动,或是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要求员工服从管理,努力提高执行力,但绝不是要让员工盲从于管理者本身,而是服从企业的经营利益和长远规划。因此,任何一个管理者在做出一项决策或制定一份制度时,都必须考虑周全,否则员工执行力愈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反而愈大,这样的执行力我们不要也罢。 2.目标要明确。 目标明确就是要求管理者在安排每一项工作时,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时限,同时告知工作人员这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并积极征求对方的意见或建议,使对方能够很好地融入到这项工作中去,使其成为该项工作的主导。否则,也就失去了讨论执行力的基础。 例如,布置一项简单的工作: 1)小王,稍后把接待室的空调打开。 2)小王,稍后把接待室的空调打开,10分钟后有客人来。 3)小王,稍后把接待室的空调打开,温度设定26度,10分钟后有客人来。 以上是三种工作布置方式,不同的方式,小王的执行力也会有三个不同的结果。 3.要以身作则。 上级是下属最好的培训教师,而上级领导对下属最好的培训方式就是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一个喊着“同志们,跟我冲”和一个喊着“弟兄们,给我冲”的干部分别带出来的队伍,其员工的士气及工作意愿是不一样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也是绝对不同的。 我们给员工安排一项工作,要求三天之内完成;而员工向我们请示一项工作,五天内没有回复——倘若如此,我们又有何资格要求员工提高执行力呢? 4.积极推广标准化管理。 以商品陈列为例,我们本土企业的一个老员工独立陈列一节货架,需要多长时间?能否一次成功?我们恐怕对此没有充足的把握。但如果我告诉你,一个外资企业的新员工能够在几分钟内独立完成一节货架的陈列工作,并且确保一次性成功,你相信吗? 这就是我们与外资企业在执行力之间的差距。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现在的商品陈列,是员工凭借工作经验在做,是模糊化管理;而对方是按照“商品配置图”,按图索骥,精确化管理。 前文提到的人事员的工作流程表,实际上也是标准化管理的一种。因此,积极推广标准化管理,使复杂工作简单化,也是努力提高部门执行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5.注重监督与考核。 要知道,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外在的监督和考核,没有相应的奖惩体系配合,仅凭个人的素质和良知进行自动自发式的工作,绝大多数人都难持之以恒。这一点对于员工是如此,对于我们管理者本身也是如此。 因此,管理人员在部署工作后,还需时时了解工作进程和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协助。同时,对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和未完成任务的员工都要及时兑现奖惩措施。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既有工作动力又有工作压力,执行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升。 当然,影响到部门执行力的因素还有很多,以上讨论也仅限于与管理者本身有关的几个重点。 一个部门执行力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仅仅依靠参加几次专业培训就能解决的,课堂上我们学到的仅仅是一个理念或是一种工作态度;执行力的提升也不是大会上喊口号喊出来的,更不是组织员工多写几次学习心得就能收效的。 一个部门的执行力就是部门综合管理状况的具体体现,要提升部门的执行力,需要所有基层管理者,抛弃浮躁心理,静下心来,一点一滴地从改变自我、提升员工技能、完善内部管理细则入手,逐步提高部门的综合管理水平。届时,部门的执行力自然也会随之提升。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一个部门的执行力水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我们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及运作流程紧密相关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