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某零售企业门店改造纪实
作者:西安纳尔森咨询公司 符西彤;出处:《店长》2011年8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几年前,陕北榆林市某零售企业找到我们,希望我们帮助他们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我们都知道,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陕北市场因为有大量能源储藏,现已成为一片开发热土,但商业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心里没底。

  来到榆林市,该企业老板很热情,亲自开车来接。在安排好食宿并宴请后,老板谈了目前的苦恼:1.超市销售不很理想,面积2500多平米,每日销售8万元;2.库存周转慢,库存金额有400多万元,企业资金压力很大;3.门店形象、商品陈列没有档次,卖场总体感觉凌乱,跟大城市、省会城市的卖场相比差距较大;4.员工思想松懈,出工不出力,服务水平很差,员工没指望在这里挣钱,只是想见见世面,稍不开心,就会离职而去,而当地人力资源有限,无法及时进行人员储备,人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5.作为老板,他不是不想花钱做事,只是目前此种状况,他不知道继续投下的钱会有何种结果,看不到希望,所以宁可维持现状。

  通过员工访谈,我们了解了员工内心对目前工作的认识、存在的问题。针对该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进行商圈调研,根据当地地图划分路线,每条路线编制一定的人员,并以当地员工为主,对门店所在区域的人口数量、年龄、购买习惯、交通工具、收入水平等进行地毯式调研。此项工作历时两个多星期,当地居民误以为我们是拆迁办公室工作人员,很是配合。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分析了门店目前所服务的顾客、他们需要的商品、心理价位等。为迎合这些顾客的需求,我们对卖场目前所经营的商品进行了筛选。当时该公司商品建档信息53102个,实际有库存商品30146个(里面还包含了862个负库存商品),我们给该公司制定的商品计划是12000个。当时该公司信息部的工作就是调整价格、新品录入,其他工作不会做、也不想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只有全面、系统地拿出解决方案,分清方案中步骤的主次关系,才能抽丝剥茧达到期望的效果。

  我们重新编制了商品结构表,对大、中、小类商品重新进行数量确认,并对每个小类商品毛利率进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采购部、营运部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以期达到共识,并带领大家进行实际操作,既帮又带,使问题出现时能在第一时间解决,大家也很快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

  根据商品调整计划,我们对滞销品、淘汰品、季节商品进行大量清库,这个过程很考验大家的智慧,我们对部门都有清库计划,包括时间、金额、执行人,狠抓落实,采购部和营运部每个人都有清库指标、完成时间节点和推进步骤。许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办法都在高压力、高业绩考核中被大家通过实践找了出来,许多过去的老库存通过清仓、换购、买赠等促销方式进行了清理,大批库存通过和供应商艰苦谈判,退货给供应商,并对在此过程中发现的原采购合同中吃回扣人员采取补偿损失、移交公司处理等办法。

  根据卖场当时整体布局,我们对卖场动线进行重新设计,原先许多通道狭窄、光线昏暗,我们对主通道宽度进行了加宽,从过去的3米加宽至5米,洗化区货架从2米降低至1.5米,增加商场的通透性,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增加主食厨房现场制作,吸引了不少中年顾客。对于卖场环境布置较差和光照较暗情况,汇报给该公司,要求改善,公司老板很重视此事,专门从外地找来安装装饰公司,对卖场软环境进行了大幅度改善,改善后环境焕然一新。

       
  这个公司原来的规章制度我们也进行了梳理,对不完善的制度流程进行完善和补充,并要求一定要坚持运用,形成合力,从反映效果来看,还不错。在这期间,大家彼此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通过言传身教,大家开始重视制度、流程的建设和学习,开始明白自己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