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人才紧缺的瓶颈
作者:郝吉洲;出处:《店长》2011年8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销售业绩增长缓慢,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人力成本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员工流失率却突飞猛进,但,真正的人才却像恐龙一样越发稀少。大概每家零售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人才瓶颈。下面,就我们企业这几年总结出来的一些技巧,与大伙儿分享。

  选人

  在招聘时,不能仅有人事部门的简单面试,就即刻上岗,哪怕是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普通员工,也要增加复试关。一方面,防止有性格不全或素质较差的员工蒙混过关,将来请神容易送神难;另一方面,也是让新来的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正规性,及对此的重视,让他们知道此岗位来之不易,应好好珍惜。

  育人

  在培训方面,我们也尝试了很多方法,依据对象、时间、环境的不同,采取的培训方式也不一样。比如,新员工入职培训,除正常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专业知识集中脱产培训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军训,而且无论企业多么缺人,也至少军训一星期以上,通过这种形式,从思想上“镇压”浮躁情绪,增强服从和团队意识,这样以后工作执行力方面会轻松很多。

  相信大家比较头疼的是管理人员断层严重,但是又没有理想的提拔对象,有些像“劳模”一样的员工,即使提升到管理岗位上,也只是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如果外聘,成本大不说,还会经常出现“水土不服”,与本地同事或企业格格不入。

  我们企业借鉴“黄埔军校”的培训模式,每年举办两期“特训营”,旨在为我们企业内部培养基础管理人员。“特训营”的招收对象主要是各门店举荐的学历较高且有一定潜质的员工,当然,也有从社会上集中招聘的一批应届大学生,实施为期二个月的全封闭全脱产培训。培训内容不但包括心态、沟通、管理技巧、专业知识等理论知识及考核,还有残酷的军训、拓展游戏、社会调查、门店实习等。等到毕业后,统一考核、竞聘,优胜劣汰,效果很好!

  目前我所在门店90%以上的管理干部都来自特训营,良好的工作执行力、抗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都促使我店的销售业绩不但在公司内部是龙头老大,在本地区也无人抗衡。

  用人

  大胆授权,及时跟进纠偏,做一个教练式领导。让下属敢于担当,让其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中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多表扬,多指导,少批评,少指责。

  在管理中,一定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恩威并用,奖罚分明,充分运用“火炉法则”在下属中树立绝对权威,否则,他很快就当你不存在一样我行我素。(“火炉法则”,就是把“火炉”烧得红红的,放在那里,本身并不会主动烫人,但只要有人敢于触摸,它就必烫无疑,不会顾及触摸者的身份,人人平等,谁摸烫谁,而且立即处罚,没有下不为例。)

  遇到员工越级反映问题时,只要不是反映他上级的不良问题,一定要打回去,让他找他的直接上级解决,解决不了,让他的上级来找你,否则,你每天都会忙得晕头转向,焦头烂额,而下属却觉得很正常。

  不要试图倾听员工的“苦衷”,那是借口,是“迷魂汤”,遇到总为自己开脱的下属,直接对他说一句:“下次你再找借口,我会认为你不能胜任,我会找一下没有借口的人接替你的岗位!”相信经过几次碰壁,他会知道怎么努力把工作做好的。

  留人

  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员工,没多久跳槽到了竞争对手那里。对此,我们不能怪员工三心二意,而要从我们管理者本身或企业自身找原因。

  我曾经做过一份离职员工心理调查,因为工资低而离职的只占29%,最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感觉没有发展空间;二是工作时间过长,管理培训太少,学不到东西,感觉在耗费青春。

  所以,我们在反思我们管理团队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的同时,应仔细想想:我们是否真正为员工着想过,当他们有情绪,横眉冷眼、劳骚满腹时,我们是否察觉并给予及时疏导;我们企业的风气或气场是否过硬;我们是不是罚的多,奖的少,甚至不奖;我们有没有员工可以经常参与的业余文化生活等等,这一切都是工资以外的精神层面留下老员工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