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管理技巧(四)
作者:胡春才;出处:《店长》2011年8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管理,除去自己、他人、团队这三个管人的部分,还包括对“事”的管理。所以,店长要同时掌握管人和管事的技巧。

  管人与管事是相辅相成的。参加工作26年来,我既没有见过事情管得很差、而人却能够管得很好的,也没有见过人管得很差、事情却能够管得有条不紊高效运转的,管人与管事就像人的手与脚,只有相互配合协调才可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管事的技巧包括:制度流程的制定、执行,事项的分解、组合与实施,项目管理,合理利用内外部资源等。

  制度及流程的制定、执行,应该是我们履行店长职责的第一步。无论是制定制度还是规范流程,其实都是做规矩,是发布命令,这是每一个店长都乐意为之的。但是,当我们跟踪店长的实际做法时,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有些店长眼皮子很浅,喜欢就事论事,孤立地看待问题,常常只见西瓜不见藤蔓,解决了“西瓜”,但背后藤蔓的牵拉却使得事情最终的发展结果事与愿违;有些店长喜欢率性而为,今天认为这样合理,就做这样的规定,明天认为那样合理,又将原先的决定彻底推翻,而且这些店长做事情没有规律可循,常常弄得下属摸不着头脑,疲于奔命,而他却在那里偷着乐,结果效率很低,事情也乱糟糟的;还有些店长觉得反正制度都是公司制定的,流程也是公司制定,公司已经定的,就照着执行就是,公司没定的,下面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自己毫无主张,结果无法控制局面。

  制度与流程,从根本上而言,门店是无权制定的,一切都按照公司的执行便是。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实际运转的看不见的“制度”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制度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这一点在国企和民企都特别明显。所以,作为店长,其实就是去发现这种“潜规则”与公司的显规则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去予以校正,以求得一个圆满的结果,特别是作为一个接任的店长,哪些该动、哪些该保留、哪些先动、哪些后动、哪些只说不动、哪些动了再说或不说,都是需要拿出智慧来处理的。

  接下来是事项的分解、组合与实施,比如门店要进行一场大的促销活动,涉及到门店的各个部门、各个人,这样的活动可以分解成几个子活动,每个子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对每个子活动投入的资源、组织方式、最后必须达到的效果等,都是我们需要考量的。当然,现有人员的素质特别是管理团队成员的素质,也制约着具体的划分和执行。另外,在整个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如何去协调控制,这对于店长的活动组织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一般来说,小的事项或者持续时间不长的事项,通过一次性的活动组织基本就可以完成了。但是,无论事项大小,里面都会有影响门店运作的关键性因素,这些因素的转化绝非一两个月就可以解决,大多需要半年甚至全年来解决。对这些关键性因素的问题,需要设立专门的项目、安排项目小组成员、明确阶段性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然后进行实施与控制。这种项目管理的方式对于解决门店毛利率不高、整体销售上不去、服务质量不佳、损耗严重、生鲜经营做不好等问题还是颇有作用的,而且通过这种项目运作的方式,还有助于发现和锻炼人才。

  最后一点是合理利用内外部资源,要解决好问题,推动门店营业绩效的提升,总是离不开对资源的利用的。对店长而言,可以整合利用的资源有店内员工资源、供应商资源、政府及社会管理部门资源、上级部门及领导资源,如何整合好这些资源并为我所用,对于店长而言是非常关键的。

  在店长所掌控的资源中,最重要的还是时间资源。将自己的时间合理地分配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并及时处理紧急而重要的事情,适度授权下属去解决那些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完全授权下属去解决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这样安排时间资源后,店长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

  作者系上海尚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