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客之道 | ||||||
| 作者:胜见明;出处:《店长》2011年9月号 总第34期 | ||||||
|
||||||
|
“为了顾客好”与“站在顾客的立场” “为了顾客好”与“站在顾客的立场”,看起来是相同的,但你或你们知道差别吗?试着将“顾客”代换成“孩子”。 “为了孩子好”而责备孩子的父母,是以“父母的好恶”来责备,例如,父母在责备孩子时,多半是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责备他的。”责备之后,如果孩子还是不听话,就说:“我是为了你好才说你的,为什么你就是不了解呢?!”越发怒气冲冲。 这时的父母常以自己的经验来决定、判断“孩子是这样的”,“我的孩子应该要这样”。其实这大多是强迫推销自己的好恶。 孩子就算受到责备,还是不听父母的话,是因为当他长到一个年纪,就看穿父母口中的“为了你好”,只是父母的好恶而已。 所以在责备的时候,如果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思考,或许责备的方式也会改变,孩子的反应也会不同。 同样的,当我们说“为了顾客,我会全力以赴的”、“即使这么做,也称不上是为了顾客好”之类的话时,通常都决定、判断了“我们的顾客是这样的”、“顾客应该要这样”。这种情形非常多。 所以一旦业绩不佳,就想说自己这么努力,现在的顾客却不太捧场,于是开始责备起来。其实,现今的顾客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卖方是在强迫推销自己的好恶。 重要的是,经常“站在顾客的立场”来思考。禁止说“为了顾客好”这句话,就是为了除去这种先入为主、强迫推销,贯彻经常“站在顾客的立场”思考方式。 虽然说顾客的需求变幻莫测,但如果说是谁引发变化的,不是别人,我们每个人就是引发变化的当事人。 每个人只退离工作一步,就成了顾客。所以每个人都是卖方,同时也是买方。 当我们身为卖方,面对销售一空后才来的顾客的抱怨,虽然嘴里道歉,心中却想那是顾客的任性。但是当自己身为顾客去购买时,如果想买的商品卖完了,就会心生不满;如果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失去了光顾这家店的意愿。 任何人都持有任性、自私的顾客心理。正因为我们拥有这种顾客心理,才需要能站在顾客的立场思考。最不该的是,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 “待客”也是重要的“演出” 待客的入门篇,要从使用下列“待客六大用语”开始。 “欢迎光临”——顾客光临时 “好的”——顾客拜托事情时 “请稍等一会”——即使只让客人等一会时 “非常抱歉”——偶尔缺货或无法回答客人问题时 “谢谢”、“欢迎再度光临”——顾客购买之后送客时 像六大用语这样的准则,只要去背,任何人都会使用。而真正攸关能力的,是比这还要更进一步,就是你能否有自己独特的待客之道。在心理战的时代,待客比过去更加重要。 即使客人手中拿着几件大衣,却无意购买,你希望他能试穿,就可以说,“这是今年的最新款式”,“要不要试穿看看呢”。只要积极地表现诚意,顾客就会尝试看看。正因为现今物资过剩,消费已达饱和状态,所以,冲动购买成了主流,待客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理论上,大家都认为这很重要,却不太容易做到。但是,只要是一流的业务员,任何人都是这么做的。重点不在于销售,而是为了要让客人购买,你愿意“演出”多少?毕竟现今已完全是服务取胜的时代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