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人者利己”
作者:布兰德斯;出处:《店长》2011年9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信任是需要经过多年才能建立起来的。信任是强迫不来的,做广告也不行,必须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来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

  明斯特大学对顾客的价格观念进行了一次调查。问题是:顾客是否认为一些食品的价格高低很重要,比如水果、乳酪制品或者是甜点。结果很“轰动”,顾客从来都认为,价格是个重要的购买因素。其实这个结果并非出人意料。所以,调查者认为,商家应该把价格作为最核心的市场营销参数。但是调查中也有令人吃惊的东西,30%的顾客并不熟悉商品价格。值得一提的是,调查者推测,顾客对只有单一品种的商品价格熟知程度要高于对同时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品牌可供选择的商品价格的熟知程度。

  调查得出结论:因为不会尽可能地卖高价,很多赢利的机会都被白白浪费掉了。顾客通常对商品价格都有个预期,而这个预期价格往往都比实际价格要高,商家并没有赚足可以赚到的钱。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发现一个系统的、顾客导向的价格政策的重要性。消费者对价格的判断是商家确定价格政策活动空间的基础。

  事实上,商场上的价格政策也是各不相同的,甚至可以说差异很大。但有一点首先就很值得怀疑,真的还有很多商家处心积虑地想捞足顾客的油水吗?我们的目标应该是给消费者提供尽可能低的价格,不以所谓的顾客的预想价格为导向。

  顾客导向看上去是理所当然、很容易做到的,否则除了顾客,公司还能以什么为导向呢?但是人们一再发现,这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为什么顾客导向这么复杂,复杂得连经验丰富的零售人都弄不明白呢?难道是一线的销售人员贯彻得不够?难道顾客导向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这个听起来不错的理论要实际运用到公司管理中并不那么容易,因为顾客导向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就比较缺乏。

  本来问题很简单:销售额可以平衡成本。顾客就是经济来源。员工工资、供货商的账单以及上缴国家的税收,这一切顾客都会来买单。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带来一些赢利,让企业主或者经营者尝点甜头,觉得还挺有意思。与其挖空心思提高利润,不如努力让顾客更满意。

  顾客想要什么呢?怎么才能了解他们的需要?市场调研和数据的作用毕竟有限,因此要测试、聆听、观察、切身感受顾客的需要。自己当一回顾客的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判断自己店里生意如何的最简单方法,莫过于自己扮演一次顾客,去购一次物,商业上称为“到自己店里购物”。

  重要的是模拟要真实。购物前先写好购物单,要去店员们都不熟悉你的店铺。只有自己作为一名顾客站在货架前,才能发现很多重要的细节。做这件事根本不需要懂什么分类学。自己先作为顾客购买一次东西,就会了解超市的方方面面。往往如此这般之后,就再也不需要找什么专家顾问了。

  最好的服务不是那些千奇百怪的花招,而是真正实践,去做就好了。对工作人员来说,还有什么价值和规则比公平合理地对待顾客更容易为员工所理解?还有什么别的指导思想更容易被接受呢?简单、明了、理所当然,是道德的,也是有意义的。明确而具体的定义、可靠、值得信赖,是现代顾问及行销宗师倡导的关键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