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货店的道具陈列设计规范 | ||||||
| 作者:纪宏栋;出处:《店长》2011年10月号 总第34期 | ||||||
|
||||||
|
一个成功的百货店堂环境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流畅的动线规划、清新的空间环境、舒适的灯光照明和有序的道具陈列。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经营者对前三个方面往往有较多了解,在实际工作中也很重视。相对而言,关于道具陈列,大家的认识不是很多,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道具陈列设计规范,更不知道为什么需要道具陈列设计规范。 本文将重点为大家介绍这方面相关知识,这些内容都是在过去工作中长期总结积累而成的,供大家思考和探讨。 一、概念 可能有人会认为,百货店的道具陈列设计是专柜自己的事情,由品牌商自己决定,要体现品牌的特点和个性,要满足它们的商品出样,和商场没有什么关系,不用商场经营者操心。 持有这种看法的人,混淆了“百货店的道具陈列设计规范”和“品牌专柜的道具陈列设计”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把这二者视为同一个事情。 这两个概念,我想通过两个比喻,大家就能马上明白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比喻一:前者就像国家的政策法规,后者则是企业的经营战略。国家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但是要通过政策法规,对企业经营进行引导和监管;企业可以独立自主经营,但不能违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比喻二:前者就像地产开发拿地后,做的规划方案,规划委通过各项经济指标,比如容积率、绿化率、限高等,对土地上未来要建设的建筑物进行整体控制。后者就像规划方案审批通过后,建筑师做的具体建筑设计。 因此,“百货店的道具陈列设计规范”可以定义为:所有品牌专柜,在独立进行自己的道具陈列设计之前,必须遵守的、商场强制要求的各项控制指标,比如道具的高度、厚度、相互位置、材质、工艺、造价等。 二、目的 百货店道具陈列设计的规范,既能体现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又能保证整体道具陈列的秩序感、突出商品展示的品质感、提升顾客购物的舒适感,对改善百货店堂环境、增加销售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秩序感。 国内很多经营者在考察完日本百货店陈列之后,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觉得很美,一种深入骨髓的极至美感。这种美感是一种来自内心的体验和感受,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述,也是被很多国内经营者视为最难模仿的地方(见图1)。 从专业的设计语言来讲,这种美感的秘密就在于秩序感。现代美学的最高原则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这里所讲的统一就是秩序的意思。 百货行业的经营特性决定了百货店就是商品琳琅满目、品牌百花争艳的场所,也就是说,百货店堂永远都是一个不缺乏变化的场所,所以如何让这些款式、花色变化丰富的商品、在陈列过程中体现出秩序感,是营造百货店堂美感关键难题。 这种秩序感可分为两个层面的感受,第一就是整齐有序,也就是我们在逛商场的过程中,看到所有专柜的道具和商品,摆放得非常规整,让人看起来很舒服;第二个更深层面的秩序感就是精致细腻,也就是说在细节的部位也很严谨,非常耐看。 事实上,这两个层面的感受,正是日式百货店美感的秘密,而这种秩序感如果没有商场统一的道具陈列设计规范,单凭每个品牌专柜独立的创意设计,让它们自然的、随意排列摆放在一起,是永远不可能形成整体空间的秩序感。 2.品质感。 相对于其他业态而言,如大卖场、超市、小商品市场,百货店本身就是一个高品质感的流通渠道,因此主要也经营高利润价格的时尚类消费品。 因此,其品牌道具的款式、材料、工艺以及布置方式,与普通低品质渠道有完全不同的要求。比方说,一个20平米左右的、全考漆的知名化妆品专柜,其造价可能超过百万元。目前,国内百货店很少对专柜道具设计从造价上进行控制,一般是根据品牌自身能力自行决定,只有一些机场的商业,对入住品牌的品质,从单平米的造价上进行控制。 商品的品质感,一方面体现在道具自身的品质和价格上面,同时也体现在道具的尺度、陈列方式等方面。比如,服装的点挂正面陈列方式,就比侧挂侧面陈列的方式,更能体现商品的价值感。再比如,在高背柜内陈列的商品,往往比中岛低柜更容易突出品质感。 “百货店的道具陈列设计规范”通过一系列控制指标,如道具的材料及制作工艺等,让所有品牌的道具陈列设计,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准上面,从而更好地强调商品自身的价值感,让顾客在购买过程中感觉物有所值、物超所值,逐渐培养他们的忠诚度,增加他们成对百货店销售业绩的贡献度。 2.舒适感。 舒适感就是顾客在商场购物过程中的直观感受,这种感受由多方面构成,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商场道具陈列的秩序感。 人与物的关系永远是相互影响,干净整洁的环境总是给心旷神怡的感受,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去瑞士旅游的原因。 百货店的内部也是一样,优秀的经营者总是把自己的店堂整理得干干净净,把商品陈列得整整齐齐,让每一个来店里的顾客都感觉到很舒适,这是百货店经营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 “百货店的道具陈列设计规范”是保证商场内部整齐有序的前提,直接影响顾客购物的舒适程度,需要经营者引起重视、仔细研究。 三、原理 百货店的道具陈列设计规范,一方面要符合顾客的购物习惯,同时也要侧面体现经营者的意图。也就是说,让顾客在购物过程中,喜欢看、愿意看、容易看,同时让商家卖得多、卖得快、卖得贵。 1.棒球场式的陈列方式。 所谓棒球场式的陈列方式,就是指顾客两侧的商品从近到远,在空间分布上像棒球场两侧的看台,越来越高,成阶梯状分布。 这种陈列方式,是以顾客所在位置为原点,商品陈列前后不相互影响前提下,让顾客同时看到更多的陈列商品。 比如,化妆品专柜,前面是顾客体验的低柜陈列,后面是出形象的高包柱柜,这种前低后高的陈列方式,就是符合棒球场式陈列原则。 再如,男装边店,一般最前面是迎宾矮柜陈列,中岛是低平柜或挂柜陈列,四周是高背柜陈列,也符合棒球场式陈列原则。 事实上,人眼在空间的最佳的观察面是一个球面,这种近低远高的台阶式陈列,本质上就是把商品布置在眼睛最佳观察球面上,在顾客头部不转动的情况下,眼睛自然看到最多的商品。 除了最佳观察球面以外,现在也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眼也有最佳的观察距离,大多数人最远能清晰辨别八米左右的信息,超过这个距离,观察效果就打折扣。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百货店女装边店进深八米左右,顾客站在店外动线上,可以感知最里面背柜中服装的颜色、款式、质感等信息,如果再远,它必须走进去才能看清。 聪明的品牌专柜经营者,往往会增加店铺最里面的照明,提高最远处商品的识别性,吸引顾客进去。 2.中低容积率式的陈列。 以前,我们一直在行业里讲陈列的通透性原则,所谓通透性,就是顾客站在任何一点,能够看到最多的品牌信息。 这个解释不容易让大家理解,所以说得再透彻一些,就是前面我们的讲棒球场陈列原则,往往是顾客站在动线中间,左右两侧可以达到这种最佳观察效果,那么试想一下,如果把空间分为八个方向,以顾客所在位置为原点,以顾客左右两侧为东西方向,除顾客东西方向外,其他六个空间方向如果也符合棒球场式陈列原则,这就是最理想的通透性商场。当然,这样的理想状态在现实中也不存在。 后来我们发现,用通透性这个概念解释商场陈列有局限性,有些本质的东西说不明白。最近,我们开始借用容积率这个概念,来讲商场的陈列原则。 因为中国这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发展,让很多人对容积率这个专业概念有了了解,如果我们把百货店的一个楼层比喻成一片土地,所有道具都可以看成是上面的建筑物,天花可以想像成天空。 有了这样一个类比,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有的商场一进去就很高档(见图3),为什么有的商场尽管品牌很大,就是给人感觉很普通。 其本质就是容积率的问题,这也就是购物中心的空间形态,永远比百货店舒适的根本原因,两者的容积率相差太大。前者是低密度别墅,后者则是高密度公寓。 当然,这种容积率的大小的好坏,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需要结合商场定位,考虑商品出样率、陈列的丰富感和空间舒适感的平衡等等。 一般的原则是,陈列的容积率越低,商场的通透性越好,商品出样率越低。从行业特征看,我们认为,百货店作为一个高价值流通渠道,应该提倡中低容积率式样的道具陈列方式。 3.黄金区域的重点陈列。 这个原则实际上在超市行业非常得到重视。比方说,动线两侧端头货架比里面的排面好,同样位置的排架,上面比下面好。这些好的位置,就是所谓的黄金销售区域。 这些黄金销售区域的形成,是因为不同位置的商品,距离顾客视线远近不同造成的,因此,凡是销售的场所,都会因具体位置差异,自然形成这种区域价值的差异,百货店也不例外,同样也存在黄金销售区域。 这里不谈楼梯等客流较大部位的店铺,与其他客流教少位置店铺的差异,主要谈百货店一个楼层内,决大多数店铺的黄金区域。 一般店铺的模特位置,大多是商场的黄金点位置,它的周边是黄金区域。聪明的商家一般会在这些地方布置新品、畅销产品、或是促销商品,最大限度地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 这种位置,往往在店铺入口两侧,它们往往是顾客经过店铺时,距离他们最近的区域。理解了这一点,就明白为什么商家愿意精心布置自己的橱窗。 除了店铺入口两侧的位置,店铺入口正对的位置,也是黄金区域,抬头第一眼能看到的位置。在这些区域商家一般做自己品牌形象的展示,突出自己的LOGO,强调自己的个性。 同理,商场动线尽头正对的位置是黄金区域,需要精心布置。 这些黄金位置,既是商场销售的最佳位置,同时也是改善商场环境的重要节点,如果在这些部位,点缀一些精美的艺术陈列,马上能提升商场环境的美感。 这些黄金位置,在百货店的道具陈列设计规范中,要重点考虑,是提高百货店堂环境舒适感的关键环节。 四、方法 百货店的道具陈列设计规范,是每个品牌专柜道具陈列设计的基本规范,道理上类似于商场前期制定的招商条件,其出发点是为了保证商场开业后楼层整体空间效果的最优化。 通常情况下,品牌店铺在按照基本规范设计之后,还需要商场相关部门对专柜图纸进行审核,审核的要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高度控制。 商场道具高度的控制通常情况是:高背柜两米四,因为这是最经济的尺寸,符合各种木工板材的标准尺寸。当然,也有根据空间高度进行微调整的,两米六或两米八,保证柜子高度在空间中比例恰当。 通常情况是,高背柜越高,显得品牌越高档,商场容积率变大,空间通透性变差,顾客购物舒适感下降。 矮柜一般控制在一米二五左右,根据具体商品品类,通常上下各有十厘米的调整范围,主要是不遮挡人的视线,保证后面高背柜内商品的充分展示。 除此之外一些异型矮柜,原则上不超过一米二五,不再做具体要求。 2.位置控制。 位置控制主要是对品牌间之间的隔断墙、试衣间、相邻矮柜等做的一些规范和要求,保证商场整体空间的舒适感。 通常情况下,与动线垂直的品牌之间相临的高柜和矮柜子,需要特别注意。即从动线退进去多远做高柜子,前面是否要矮柜子,最前端是否要做模特位等,这些是影响顾客在动线上购物过程中视线最重要的部位,需要特别强调。 位置的控制要把握一个度,控制得太死容易出现商场陈列呆板的感觉,可以考虑以一条动线为单位进行统一控制,各条动线上可以有小的差别。 3. 衔接部位控制 所谓衔接部位就是两个品牌专柜与专柜之间交接的地方,衔接部位是体现商场管理水平的重要细节,也是最容易暴露问题的地方。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做法是,在两个柜衔接处做一个独立的装饰造型(见图4),既弥补了缺陷,又美化了环境。 除此之外,还需对专柜道具使用的材料是否防火、档次是否符合商场定位、用电量是否超标准等等,进行审核。 所有工作,围绕最初制定的百货店的道具陈列设计规范展开,从而有效保证百货店堂环境的舒适性。 当然,这种整体的规范和控制,在实际工作中,也会遇到与品牌博弈的问题,毕竟,商场整体的效果最优,不代表每个品牌形象最好。所以有的时候,某些个别强势品牌,会从自己局部考虑,强调和突出自己品牌,而削弱了商场整体空间效果。 总之,百货店的道具陈列设计规范,是营造良好店堂环境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增加店堂环境的舒适性,作用重大,需要更多经营者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它、研究它、应用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