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场经营的三个策略 | ||||||
| 作者:景铖;出处:《店长》2011年10月号 总第34期 | ||||||
|
||||||
|
要运作好一个大型卖场的经营并非易事,除了管理的因素之外,经营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常说,“艺高人胆大”。这股有胆有识的底气就是我们在日常卖场运作中所运用的经营策略,从小的方面讲是经营者的能力和水平,从大的角度说就是经营者自身的“操盘”能力。但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我们在运作卖场经营的时候,都不能够离开经营环节中的几个因素:商品、商品价格、商品促销手段和经营商品的人。 围绕商品开展经营 我们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在围绕着商品展开的,一个合格的经营者应该把商品溶入到自己的身体里,看成跟生命一样的宝贵。商品品类的缺失或不全面,无疑是对自己生命的亵渎和漠视。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卖场商品高质量多样化的需求,采购更多更好的商品就成了首要任务。 1.必须确立“以经营商品为核心,采购为经营商品服务”的策略。商品品类的的调整和优化取决于卖场运作过程中是否能够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采购商品的水平。 2.采购多样化和高质量的商品,必须不断地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将商品的供应链不断向上游拓展延伸。采购商品的零环节、实现直采直供是丰富商品品类和提高商品质量的重要策略,如农超对接、超企直供等。 商品差异化定价 大型卖场的经营出发点是追求商品交换过程所带来的商品价值。如果这种经营行为所获得的商品价值远远超过了商品的实际价值,那么经营者所取得的商品利润就会最大化。提高经营商品的毛利率水平,根本任务应该是扩大商品的实际价值与商品的交换价值(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称为价格)之间的价格空间。 经营者在商品价格制定上往往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如卖场所处的市场环境、消费群体的购买力、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水平。经营者可以采取如下几点措施,进行商品的差异化定价: 1.食品与非食商品的差异化定价。适当提高非食商品的价格,使其平均价格水平适当高于食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人们对于食品价格的敏感程度明显大于对于非食商品的价格敏感程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愈为显著。 2.生鲜商品与食品、非食商品的差异化定价。生鲜商品是门店商品经营的灵魂,在价格定位上理应低于食品和非食商品的价格平均水平,起到带动整体商品销售和提升门店客流的作用。 3.一线商品与二三线商品的差异化定价。一线商品属于市场化的大众商品,在价格定位上理应低于二三线商品的价格平均水平,对提高门店的价格形象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4.进口商品与国产商品,大众商品与当地品牌商品的差异化定价。进口商品的定价理应高于国产商品的定价,大众商品的定价理应高于本地品牌商品的定价。因为进口商品的消费群体一般为高端顾客群,当地品牌商品的价格水平早已深入当地人的内心。 5.自有品牌商品与其它商品的差异化定价。自有品牌商品是卖场独有的商品资源,它对于卖场树立价格形象和丰富商品品牌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创新商品促销手段 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重视研究市场动态,认为当今社会男子主家的越来越多,于是选择啤酒加纸尿裤的陈列,取得了很好的促销效果。这样一个特例告诉我们在进行商品促销活动之前,研究市场和顾客群的重要性。其次,在进行特殊商品的促销活动之前研究主要消费群体的心理状态变得越来越重要。最为普遍的例子是很多大型卖场甚至小的零售商铺都将计生用品放在了顾客易见易拿易付款的收银台旁边,进行集中陈列和促销。这就明显抓住了计生用品购买者的心理状态。 卖场的经营活动离不开经营的策略,用现代化的经营思维和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把现代化的经营策略变成日常经营活动的巨大能量,那么一个崭新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卖场必将展现在现代人的面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