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店长的一线领导力
作者:刘军元;出处:《店长》2011年11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久品店长”系列之八

基层店长需要更多发挥一线领导力而非行政授予的管理能力,通过以身作则,影响他人或者群体,来实现一线业绩目标,让属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例1:刘红是某化妆品连锁门店业务骨干,专业、敬业、老实厚道,近期调任代理店长。新官上任,刘红更加任劳任怨,每天从早忙到晚,手脚不得闲。刘红有个特点就是不太爱说话,平时和领导、同事的话就很少,班前会也只是简短几句布置一下任务,然后闷头做事。私下和领导、同事几乎没有什么来往。同事身体不舒服,家里有什么事,情绪有什么波动,她很少、也没有时间注意到。

例2:经过激烈角逐,张军如愿以偿,成为某商超连锁公司京郊门店店长。为人严谨的张军认为工作的关键应该是制度管理,只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公平公正,人们自然会心服口服,门店管理也会井井有条。上任伊始,他就着手细化了各项管理规定,并将考核结果与当月奖金挂钩,一旦发现违纪现象,他就绷起脸来,严加训斥。结果,三天内,当值16名员工中有10位被张军训斥了,并对其中3位实施了经济处罚。

例1是一个业务人员向管理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实例。客观地讲,刘红不是个称职的店长,倒是个地道的劳模。

刘红认为店长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带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再说,每天班上有那么多活要做,把精力用在鸡毛蒜皮的人际关系上,不应该。但实际上,刘红没有完成从个人贡献者到一线主管的管理角色转变,应聚焦“应该做”,而不是“可以做”的事情。

“可以做”的事情大多是过往经验、惯性思维;“应该做”的事情往往跟角色有关,要事第一。 

虽然店长作为前线指挥员,有危险、有困难应该冲锋在前,发挥个人影响力,但也绝不能忽视共同完成工作,要通过众人做好事。否则,最后逃脱不了“忙、盲、茫”的境地。

例2的张军严格管理本意没错,但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和生硬,又带有明显的风,管理有余而领导力不足,最终成为“孤家寡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不能用对待机器的方法来对待人。所以,一定要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让员工感觉你是在帮他,为他好,从而自觉服从管理。

这两个例子实际上涉及到的是向一线领导力转型的问题。

什么是一线领导力?

一线领导力是通过以身作则,影响他人或者群体,来实现一线业绩目标的一种能力。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讲的更加犀利:领导者的唯一定义就是拥有追随的属下。让属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一线领导力从哪里来?一般来自三个方面:职权带来的法定力、奖惩力、威吓力;职业素养带来的专家力;良好个人魅力带来的威信力。

所以,基层店长要精益求精,从做事到成事,既要做正确的事,也要正确地做事;除了要懂得管理外,还要肩负领导的工作;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不能忘记塑造自己的个人影响力,最终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店长需了解自我,了解企业,了解员工,设定目标,达成目标,绩效分配,培育下属。员工并不拒绝改变,员工拒绝被改变,所以应学会和下属双赢,有勇气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有胸怀体谅他人的看法和感受。管理是推力和支持力;领导是拉力。

优秀的店长是复合型人才,潜力无限:一要有一双指挥家的手,懂管理,会带兵打仗,使用兵法;二是要有一个专家的脑袋,懂业务,会指导营运,使用剑法;三是要有一颗慈悲家的心,懂人情,会体贴员工,心法运用自如。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要把决策权交给距离一线炮火最近的人。对零售业来说更是如此,在竞争越发白热化的一线门店PK过程中,店长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

总而言之,虽然是基层管理者,但由于本身所处角色,一线店长需要更多发挥领导力而非行政授予的管理能力:“县官”不如“现管”,在管理可控的前提,以身作则,人际互动,整合资源,创造性工作。
作者系组织及人本管理专家,资深职业培训师,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