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员工跨过懈怠期 | ||||||
| 作者:乐土;出处:《店长》2011年1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一个人离开学校,参加工作,担任某个岗位以后,时间不长,大多就会形成一个懈怠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和一个人的学历无关,也和一个人的知识无关,而和天性有关。 人的天性喜欢新鲜事物,人的天性喜欢追新求异,这就决定了一个人参加工作以后,开始的时候会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很新鲜,同时为了让自己在大家和领导眼里留下好印象,大多数年轻人在工作的初期,都会积极主动,热情饱满,和周围同事互动,并不断学习。可是时间不长,随着对周围环境的逐渐熟悉,新鲜感也逐步下降,甚至消失。有的人开始觉得手头的这项工作没啥稀奇,很平常,不需要那么热情地去付出,渐渐懈怠和疲倦了。 天性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倦怠的形成也与人的自我认识有关。随着员工对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工作报酬的接受、熟悉、对比等,可能出现浮躁、动荡的情绪,感觉现有岗位上的付出不能和自己实际能力成正比,特别是看到同时参加工作,但由于工作岗位不同带来收入差距,心里落差就更大了,对现有工作岗位不看重、不珍惜的状态也就慢慢显现出来,表现到工作上就是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拖拉、和周围同事关系细节把握也不如刚开始上班的那个阶段积极了,甚至见到领导也没有了恭敬态度。 此外,员工的懈怠与工作的重复度也有一定关系,工作的反反复复也会令一个人产生厌烦。没有了新鲜感,加上收入落差对比,再加上工作的重复循环,别说新员工,就是企业的老员工也经常出现这个认识上的误差,认为现有工作不会给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认为现有岗位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出现了我有能力但我为啥没有机会这类的想法,表现在具体工作上,就是不断挑战领导权威、挑战管理底线、挑战岗位制度,工作积极性随即降低。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当你的员工出现这个问题以后,如何才能促成员工安心工作、积极主动求上进的局面?最关键的是要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和内部成长氛围。 虽说人的新鲜感是天生的,对比产生的落差看似又无法消除,反反复复的工作也确实容易让人生厌,可是如果能站到稳定内部员工、激发大家工作积极性的角度来制定管理措施,根据企业和门店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用人机制,应该能找到破解问题的答案,进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是给员工创造一个充分竞争的氛围。工作做好做差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制度是不行的,没有竞争的氛围,必然会形成一潭死水,没有波动,没有激情,大家混天聊日。 竞争机制对促进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非常必要。如果管理人员能从这个角度来制定一些适合内部员工的竞争机制,例如适时开展“争当先进标兵”、“创优三好服务”等小活动,就会激发员工学习先进、追赶先进的心理,大家在比成绩、比上进的氛围中,自然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和热情,大家脑子中时刻想着怎么样提高自己、创新自己,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思维状态。 二是要从培养员工的爱岗意识出发,开展好岗位练兵等活动。不论这个岗位处于什么层次,如果年复一年地运行,都会出现爱岗意识降低的问题,要想让一位员工喜欢这个岗位,爱上这个岗位,一定要树立岗位的优势,树立员工的爱岗意识。只有让员工喜欢上这个岗位,喜欢上这个工作,才能促进员工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开展岗位练兵可从提高岗位的技能开始,例如针对企业内部的关键岗位,或者是关键技能,开展内部员工大比武、“如何让现有岗位做得更好”征文等。这样的活动能在激发员工学业务、学技能的同时,促使员工思考现有的工作岗位和自己的能力,让员工在竞赛中思考自己,认清自己的能力。在参与活动和比赛的过程中,员工能收获成功和希望,收获领导的肯定,收获付出和回报的喜悦。 三是要树立好企业的远大目标,给员工一个稳定的发展预期,提高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个企业没有远大的目标,必然也没有远大的规划,没有远大的规划,员工也就看不到出头之日。这样新员工进入企业后,随着时间的推进,看不到晋升的希望,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心生退意也是可以理解的。 作为管理人员,要想让员工爱岗、敬岗,就要通过不同的渠道让员工看得见、摸的着企业的远大目标,可以从企业口号或从企业内部张贴的标语等方面,展现出企业的自信,给员工一个热情、向上、积极奋进的工作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