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假冒绿色猪肉事件看沃尔玛的管理问题 | ||||||
| 作者:王炎;出处:《店长》2011年1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屡遭翻船,短短5年内,沃尔玛在重庆地区被罚了20次。 最近的一次是沃尔玛重庆10家门店因涉销售假冒绿色猪肉而被罚款269万元并停业15天,业界保守估计其因此而遭遇的营业额损失将达约4500万元。 如此沉重的代价自然不是沃尔玛想看到的,然而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国际大型品牌企业屡屡以身试法?有人觉得是沃尔玛对中国市场不够尊重,也有人认为是沃尔玛本身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漏洞 沃尔玛在重庆的12家分店在过去20个月里,一直把近7万公斤普通猪肉当作高价绿色猪肉出售,从中获利近70万元。“十一”假期前后,沃尔玛重庆公司27名员工被警方拘捕。截至10月10日,沃尔玛在重庆所有的13家分店全部停业整顿15天,罚款269万元。一周后的10月17日,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宣布“因个人原因”辞职。 这是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停业整顿外商投资企业的极少数案例之一,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针对企业欺诈消费者行为处以的最为严厉的惩罚。 有一部分人在网络上指出,沃尔玛应该是觉得自己是国际巨头,很了不起,因此对于中市场的问题非常轻视,甚至傲慢地以为自己可以应付所有的市场纠纷。然而在法律法规面前,这个巨头也尝到了不老老实实做生意的苦头。目前已经有一些人员被相关部门带去问话。 沃尔玛门店内会出现假冒绿色猪肉,绝对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责任,在该事件的背后是一个整体链条存在诸多漏洞的问题。 据悉,零售业相对薄利,一线员工的薪水很低,月薪2000元以下的大有人在。低薪水使得店员要么频繁跳槽以致店内人员缺乏,要么就在门店内动手脚来获利。 沃尔玛或许并非一开始就故意销售假冒猪肉,但是绿色产品毕竟是少数,难免会缺货,鉴于绿色猪肉比普通猪肉利润高,在此情况下,负责猪肉生鲜的人员,尤其是分割猪肉的刀手们就开始违规牟利了。 根据市场反映,超市卖场内对于猪肉生鲜的管理有两种模式,一是由猪肉供应商自行设立柜台销售自家品牌猪肉,二是由零售商统一销售,供应商仅负责供货。对零售商而言,第一种方式由于难以统一管理且定价不一,因此已经几乎被市场淘汰,目前大多零售商使用的都是第二种方式。 显而易见,第二种方式就给了刀手、生鲜人员钻空子的机会。对供应商来说,反正是按照重量计算货款,供应商不会来管之后的销售。但猪肉的生鲜销售人员和刀手们的业绩可与销售额挂钩,绿色猪肉售价高,这些员工为了增加自身收入便会以串货形式将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销售。 某些供应商会觉得只要假冒货品并非会使人食物中毒那么严重,那么给自己的品牌多一些销售额又何乐而不为呢? 此番被查的门店中,还包括数家好又多,在被沃尔玛收购后,好又多的采购和后台管理已逐步与沃尔玛合并,连好又多也被查出问题,一直强调自己是“总部集体采购”的沃尔玛的采购部门难逃责任。 既然如此,为何店长和总部无所作为呢? 事实上,有时候店长根本就不知情。一个门店有4万-5万多种商品,假如小部分供应商和一线人员作假,真是难以察觉,即便是检查工作,那也是抽查,这也充分体现出零售业的琐碎性造成的管理漏洞。 于是,从采购到店内销售人员、店长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缺失形成了整体链条的不良循环。 机制 除了单店人员管理问题,企业的机制建设也是主要影响因素。 以同业来看,欧尚内部有一套快速应对危机的管理机制,即当企业危机或行业危机到来时,首先店长要迅速与相关人士沟通,同时汇报给总部,若事态严重则需总部及时给予指示,假如是遇到商品问题,则不管该商品是否真的有问题,都要在第一时间将涉案门店的货品撤下货架,总部同时会通知所有其他门店,将该类货品全部撤架。假如是营销方面的问题,则要求所有门店撤掉全部相关的广告牌。 有接近沃尔玛的人士透露,沃尔玛与欧尚不同,美国企业文化是讲究自由以及员工要放松,不能太大压力感。很多好又多的员工在进入沃尔玛工作后,充分体会到两家企业文化的不同。其实,宽松的企业文化并非不好,但有时会加剧一些员工的惰性,也使得企业运作在部分环节上不够严格,企业内所谓的一些应对机制形同虚设。 比如这一次的假冒猪肉事件,重庆地区门店应该第一时间汇报总部,总部应马上要求所有门店停止这类猪肉销售。但事实上,重庆市工商局公布了第一批3家门店涉及销售假冒绿色猪肉后,其他沃尔玛门店依旧照销不误。也正是这种办事风格,使得重庆地区沃尔玛在5年内因各类食品问题而被罚了20次。 这进而牵涉到企业的危机管理,除了要停止销售外,企业还要注意与外部的沟通,要给外部及时的反馈和态度。危机处理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和平衡到各方。 在此次沃尔玛假冒绿色猪肉事件中,重庆市工商局总是第一时间与媒体沟通,数次公布最新进展,但沃尔玛却采取被动方式,甚至在媒体要求之下也未第一时间给予回应和事件说明。 外部沟通还包括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比如既然被工商部门查了,那就应该及时对工商部门作出表态和沟通,否则一旦立案,就会马上走流程且难以撤销,这时候企业再去沟通已经晚了。 沃尔玛此次事件同时也折射出一个零售行业的问题——检测机制的缺失。 比如,此前的染色馒头事件、瘦肉精风波以及此次的假冒猪肉事件等,其实都是认证和检测制度的缺失,没有通过检测,则缺乏质量监管,对绿色的定义也无从谈起,对于违规的食品添加剂也无从知晓。 然而高成本的检测不是零售企业可以负担的,且由于商品众多,根本无法100%检测,即便检测也仅是对于不到10%比例货品的抽样检查。所以不少业界人士呼吁,通过沃尔玛此番事件,应该得到警示,行业应该建立完善合理的第三方检测制度,规范零售业食品安全监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