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的价值在于责任和长远发展 | ||||||
| 作者:赖伟宣(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出处:《店长》2011年12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多年来,“股东价值最大化”似乎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理由和动力。然而,不断爆发的商业丑闻让我们不得不对企业的行为做深刻反思——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企业应该如何作为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恶”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近年来,商业贿赂、食品安全、商业欺诈、不善待员工等事件频发,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我认为,产生这些行为的最根本原因是在“企业价值”的根本性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换句话说,就是对“企业为什么而存在”的理解有偏差。 很多人认为,公司是盈利的机器,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赚钱。但我认为,这种认识很不全面。 作为一个企业,应该赚钱,但是赚钱本身只应是一个手段,企业应对“企业为何而存在”这个问题做深入地追问,因为“追逐利润”和“以人为本”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当矛盾发生时,企业该怎样面对,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盈利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财富,积累财富的途径很多,从个人、组织等各个层面都能够积累财富。但是,本质上,财富是一种价值。如果财富积累能提高人类生活的幸福感,这样的财富就有价值,这样的盈利才是真正的盈利。做企业当然要赚钱,但如果为了赚钱就要危及人类的生命或安全,危及人类生活的幸福感,这样的企业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答案其实非常简单。 从这个角度延伸下去,我觉得,需要从三个层面看待自我约束这个问题。第一个层面是法律,如果一个人或企业触犯了法律,一定会受到制裁,所以违法的公司肯定不会存在,因为社会和国家都不允许。第二个层面是法律框架下的各种规章制度,比如,行业规范、企业章程等,它由行业或组织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或惩处。第三个层面是伦理道德,它是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中逐步积淀下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们看到,如果某人或某个企业违法,一定会被惩处;如果企业违规,也有组织进行追究;但如果违反了伦理道德,就要依靠社会和自我的双重力量去约束了。但社会的力量与个人的自觉性如何衔接,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觉得,作为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人,应该更多地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虽然违背伦理道德暂时不会受到惩罚,但时间越久、积累的事情越多后,必然会被社会所不齿。 所以,从伦理道德层面上讲,如果一个企业不关注长远发展,不关注大局,仅仅只是盯着眼前利益,则势必走向唯利是图。从根本上看,这样的企业很难长期发展下去,即使在一段时间里可能很迅速地崛起、迅速致富,但不会持续和长久。 如何处理发展与责任的关系 企业身处社会之中,是社会的一个成员和细胞,必然负有社会责任。如果试图把自己、把企业置身于社会之外,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揪着自己的头发想把自己脱离地球”一样,是不现实的幻想和逃避责任的行为。现在,大家对社会现状有很多抱怨,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整体的健康与否,是由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企业本身的行为最终汇聚而成的。所以,每个人、每家企业的行为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是否履行责任,将最终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向和健康程度。如果企业能意识到自己肩负有社会责任,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坚持履行这份责任,社会各方面都会支持你、帮助你。天虹的成长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天虹公司创立于1984年。早在1987年,我们就在报纸上公开承诺“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后来国家把这一条写进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在那个商品仍然短缺的年代,假冒伪劣商品肆意泛滥,因此很多人不相信我们能做到承诺。但是,我们坚持严把“采购、入库、进卖场”三关,坚决拒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天虹商场,后来我们一直坚持这种做法。直到今天,我们依旧严格把控商品质量。长期不懈的坚持终于在消费者中赢得了口碑和认可,消费者认为天虹是可信赖的,并用实际行动支持我们。 现在,市场确实很混乱,黑豆腐、农药残留、硫磺馒头等有毒有害产品,让人防不胜防。从零售企业的角度看,我们能做的事情终归有限,但至少可以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坚持“从我做起”。比如,虽然不能像专业打假队那样,但最起码我们可以做到“不销售”有毒有害的产品,严控商品采购这一环节。如果我们单纯追求快速发展,单纯追求盈利,短期内很可能取得发展,但是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消费者抛弃。 在责任方面,作为一个零售企业,我们觉得能做的事情有三个: 第一,让每一位员工都树立责任意识。要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公司、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员工,就必须不同程度地承担起社会责任。而责任意识的养成,则与企业文化密切相连。我们要让员工很清楚地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作为企业的员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员工必须有这个意识。 第二,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比如,为了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我们严格控制和管理采购渠道、采购流程;为了实现低碳环保的责任,在做商场装修时,我们尽可能考虑采取先进的环保技术,以减少能源消耗;为了实现服务社区的责任,我们告诉员工:不仅销售商品,还要成为社区消费者的服务站,帮助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便民工作,比如免费拆洗空调、抽油烟机等。 第三,打造“承担责任”的企业文化。在天虹《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中,我们从5个利益相关者层面来阐述企业愿景——遵纪守法、依法纳税、不要搞恶性竞争、解决就业和保护环境。此外,像捐资助教、解决危难等工作都是很自然地去做。当发生一些重大事件时,员工们都很自觉地想到是不是应该搞一个募捐活动。这说明,承担责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保持公司上下一致的价值观 首先,在确立公司的使命和愿景时,我们就必须考虑公司为什么而存在?对此,我们天虹有非常明确的定义:我们的使命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公司存在一天,就要履行一天这个职责,即使赚钱也要通过服务来实现。另外,实现愿景的同时,必须保证公司的5个利益相关者都能满意,如此,我们才能成为真正一流的公司。 确立价值观后,就要通过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流程来选拔、培养、考核员工和干部,核心目的是保证企业的价值观能被贯彻到底: 1.选择同道人。对于应聘者,我们首先要考察他是否认可公司的愿景、是否认可公司的价值观,因为这是最根本的先决条件,只有在认同的情况下,我们才会考察他的工作能力问题。如果他不认可,有再好的能力,也没办法跟公司一条心。 2.每年进行“人才盘点”。员工入职后,一方面要考核业绩表现,另一方面每年进行一次“人才盘点”——通过“意愿”和“业绩”两个维度来综合评估员工。 3.全流程的企业文化培训。从员工入职、晋升到退休的全过程,都强化企业文化的培训,使企业价值观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准则。 通过这些制度,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没有改变,并被很好地贯彻下来,因为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 实际上,天虹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企业的利润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这正好从另一个层面证明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因为我们老实做事,最终赢得了顾客、政府和供应商的认可和信任。天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帮助政府解决问题,帮助当地的老百姓解决困难,帮助供应商跟我们一起互利共赢。每年我们都会定期做顾客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去调整经营策略;此外,每年也做供应商满意度调查,包括有没有腐败现象、态度好不好等等,然后去落实和改进。 当社会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面对和看待这些问题。我始终认为应该以一种建设者的态度去看待——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强调如何解决,而不是抱怨或推卸责任。作为零售商,更重要的是看企业自己能做什么,以及能影响别人做什么。 采访及整理:王燕平 选自《富基商业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