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又一个“经济寒冬”
作者:于树中 (河北国大连锁总经理);出处:《店长》2012年1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从国家最近出台的有关国务院针对小微企业的九大财金支持政策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发展正在面临新一轮的困境。政策中指出,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其实中国经济困境不仅仅是指小微企业。从外围经济形势来看,虽然并不比2008年那样剧烈变动,但是,从影响度和影响面来说,影响更大。进入2011年,欧美债务危机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增速也出现了回落,市场都普遍认为当前经济比三年前的预期还要差。

企业又在面临新的经济寒冬当前,房地产市场失去了主动力,楼市阶段性的顶部,已经到来。M2(广义货币量)超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经济资源严重错配,物价一度飙升,人民生活成本急剧提高。为了遏制高通胀,被迫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了民间资本的大崩溃。

面对这样的经济环境,如何渡过去,是我们每一个经营管理者必须重点思考的课题。

回顾2008年的那场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当时我们认真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企业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发展机遇,并由此得出结论,金融危机并不可怕,而是给我们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实践证明,2008年至2010这三年,我们企业紧紧抓住了国家政策和区位环境及业态的的利好因素,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化危机为转机,企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我们企业利用区位优势,紧抓三年大变样的机遇,果断提出三天开一店的战略决策,无论是门店规模还是销售规模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另外,门店通过加强内功建设,投资更新POS信息系统,并且调整商品结构,增加代缴费和速食类服务项目来提升人气,提升品牌,并由此带动企业的发展。

现在,又一个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们企业该怎么办?反应迟缓就将沦为温水中的青蛙而要想摆脱这样的命运,传统做法效果(如开源节流等)已经越来越微小。在2008年经历过金融风暴的企业无一例外告诉我们,与其被动地缩减各类成本,不如积极寻求一些进取型的做法,逆市而上,主动出击,企业会发展更好。

每当发生重大变化时,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的,而是最早感知变化,最早适应变化的。在每一次行业洗牌中,谁的准备越充分,谁就越有生存下来的机会,一个企业要是有强烈的生存欲望和对未来的信心,加上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就可以做到逆市飞扬。

这次,我们仍然不能抛开区位环境、业态优势及国家和财金政策的利好等因素来分析当下的情况,并且还要开拓思维,逆市飞扬,主动出击,争取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此,我们要积极寻找困境下的发展策略,把困难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学会自己保护自己,自己救自己。

为此,我们不妨在以下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是寻找过冬的棉衣。已经经历过多个冬天的华为掌舵人任正非说:过冬的棉袄就是现金流。现金流怎么来?显然,现金流是靠销售规模来支持的,而要实现足够的销售规模,等是等不来的,只有去拼、去争取市场。为此,加快开店速度,拓展新的市场仍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大家千万不要放松。

二是觅食。所谓觅食,就是主动出击,开拓新业务新领域。企业各业态主要负责人要不等不靠,不能观望,应主动出击抢市场,等一切想清楚之后再做机遇已经消逝潮水退去之后,你才知道谁在裸泳,巴菲特的这句至理名言启示我们:在行业低谷时实施收购或扩张行动,时机是最为合适的。对于我们,便利店在开店上要快速扩张,做市场的领头羊,同时要在鲜食、服务项目上扎实推进。网络建设要定位明确,快速推进。超市业态要在提高销售,拓展市场,扩大规模上下功夫,要跑步紧追,全力以赴。

机会从来只属于那些已经做好准备的人管理者一定要具备审势度势的思维和能力,经营更加灵活,决策速度更快,面对危机沉着应对,如此定会迎来又一个艳阳高照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