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入世时代,外资零售将如何“走”? | ||||||
| 作者:丁宁;出处:《店长》2012年2月号 总第34期 | ||||||
|
||||||
|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这个早到的春节为零售商带来了冲击销售额的好机会。据了解,家乐福准备了近5万种商品备战春节,其中5000种商品开展打折、促销、赠券等活动,降价和促销力度为家乐福进入中国13年来之最,平均价格比平时降了约三成,存货比去年增长了50%;沃尔玛东莞的一家门店平均每天客流量高达15000余人,每天营业额高达50万元,同比上涨8%;TESCO乐购也不甘寂寞,在上海和江浙区域的数家门店将在2月10日至12日三天提供24小时营业服务。 尽管纷纷把握春节商机,开展促销活动,但摆在沃尔玛、家乐福、TESCO等外资零售商的挑战和压力丝毫不减,而且这在2012年更为突出。2011年,TESCO、家乐福、沃尔玛中国区一把手齐齐换人,在新任的代替者真正熟悉中国业务之前,最高决策层面势必会出现一定的真空期。另外,随着本土区域零售商的发展壮大以及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觉醒”,“超国民待遇”的逐渐消除,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发展可谓是困难重重。 2011年是中国入世的十周年,本土零售商经历了“狼来了”、“与狼共舞”的时代,2012年,则是后入世时代,内外资博弈的天平逐渐向内资倾斜。2012,外资零售将如何“走”? 高管换帅 去年三月份,TESCO中国区CEO换帅,引发连锁反应。原TESCO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陶迩康已调回英国总部,出任互联网零售业务总监,并成为董事会下属执行委员会的新成员;而来自TESCO韩国区的首席运营官Tim A shbown已正式接替其成为中国区的新任CEO。 八月,家乐福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Lars OLOFSSON(罗盛中)宣布:从2012年4月起,Thierry GARNIER将接替罗国伟(Eric LEGROS),担任家乐福大中华区总裁,负责中国大陆和台湾市场。罗国伟将担任家乐福集团执行董事,全球商品部总裁,负责食品和非食品产品业务。 十月,沃尔玛中国公司宣布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辞职,并由亚洲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贝思哲(Scott Price)暂时兼职继任。 不到一年时间,三大外资零售商齐齐换帅。除了原TESCO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陶迩康离职比较低调之外,罗国伟和陈耀昌的离职备受业内热议。 “即使是我们认为最好的结果,从不同角度看待时也可能不完全令人满意。”2011年8月25日,家乐福中国区CEO罗国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这句话回顾了他在中国区的6年执政生涯。 尽管家乐福相关工作人员再三强调,此次调任是“promotion”(晋级)而并非外界猜测的因业绩不佳而被家乐福集团打入冷宫。但依然有专业人士认为,罗国伟的一系列动作透支了家乐福的潜力。 “罗国伟上台期间推出了一系列计划,比如费用缩减、成立CCU以及新的商品概念都是以财务为导向的。具体表现为,当销售额提升时,相关费用就多给一些,销售下滑时,费用就会相应减少。不过对于零售业来说,一些费用是没有办法减少的,一味缩减开支将影响到企业长久的竞争力。”商泰网董事总经理冯骏曾表示。 尽管罗国伟力图扭转局面,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而罗国伟的继任者,Thierry GARNIER将面对更大的挑战。家乐福CCU成立以后,大量有能力的店长离职,员工气势低落,供应商怨声载道。罗在其任期之内已经将家乐福现有模式下的潜力几乎发挥到极致。Thierry GARNIER要在现有模式下持续增长已不可能。而一旦进行战略转型,短期内业绩下滑岂是法国总部所愿意看到的? 而陈耀昌的离职更是引发多方面的猜想。在陈耀昌离职之前,沃尔玛曾因“假冒绿色猪肉”被重庆相关部门处罚。因此,陈耀昌的离职被业内解读为与此事直接相关。 尽管三大外资零售商中国区换帅背后的真正原因各有不同,但他们的继任者都将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熟悉中国市场并在竞争激烈的零售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战斗力。 “500强光环”消退 与高层换帅亦步亦趋的,是外资零售商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其在政府层面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逐渐回归到了一个理性的层面上。 在过去的一年,一些事件使得沃尔玛、家乐福等逐渐意识到,头顶的“世界500强”光环不如过去那么管用。 首当其冲是家乐福。2011年初,家乐福因为与康师傅等多家供应商发生纠纷,引发了全社会对零供关系的再度思考。这一次,相关政府部门再也不能“袖手旁观”, 决定开始从立法层面规范零供关系。从媒体到社会各界再到政府部门的普遍关注下,家乐福等较为强势的外资零售商在零供关系方面有所收敛。 其次是沃尔玛。2011年10月10日,重庆市工商局局长黄波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针对沃尔玛在渝企业以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以虚假的商品说明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重庆工商部门依法对涉案门店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五倍罚款269万元,全部实施停业整顿。 据介绍,沃尔玛在渝共有13家门店,包括10家沃尔玛分店和3家收购的好又多分店。经查,沃尔玛在渝10家分店及2家好又多分店以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销售63547公斤,时间跨度长达20个月,牟取非法利益73万余元,严重欺骗了消费者。同时,沃尔玛重庆九龙广场分店还发生了销售的散装食品未依法标注法定条款,食品标签含有虚假内容的违法行为。 “假冒绿色猪肉”让沃尔玛陷入被动。从表面来看,是其经营管理出现了问题。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作为世界500强老大的沃尔玛不像从前那样深受地方政府的认可。 本土企业“狼群归来” 对中国零售公司而言,一个微妙的变化是,2004年以后,“狼来了”的呼声逐渐没有了。本土零售商与外资零售商的差距逐渐缩小。2010年,一家叫做大润发的台湾超市以404亿元年销售额首次超过了家乐福,成为国内超市老大。 风向变了,以前本土零售企业学习家乐福、沃尔玛,现在都一致看好“黑马”大润发。尽管大润发是台湾企业,属于外商投资,但给本土零售业的启示是,中国人也能做好零售。外资500强的光环逐渐暗淡。 经过数年发展,本土超市与外资竞争过程中逐步壮大了实力,形成了在某一区域的强势地位。比如,物美在北京、华润万家在深圳、苏果超市在南京、永辉超市在福建、步步高超市在湖南、家家悦超市在山东,上述本土企业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和经营能力超过了沃尔玛、家乐福、TESCO等外资超市。 “全国扩张的外资超市在区域市场大有被包围,分而抗之的趋势。”上海尚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才表示。 “由于我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并且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政府给沃尔玛什么样的优惠条件,我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条件。”一位区域零售商表示。 甚至在有的区域,由于本土零售商具有丰富的供货商资源,一些外资企业不得不“低头”。以湖南为例,湖南省最大的批发商海龙物流是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超市的供应商,而它另外一个身份则是步步高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与步步高超市属于同一家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