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特式管理 | ||||||
| 作者:;出处:《店长》2012年3月号 总第34期 | ||||||
|
||||||
|
提到亨利·福特,人们首先想到福特汽车T型车和“八小时工作制”。很少想到,亨利·福特的秘密警察式的管理和唯我独尊的独裁统治,导致福特汽车长达15年的亏损。其刻意排除管理者角色的管理风格,差点儿造成福特汽车“后继无人”。1943年,活在创始人阴影中的埃子尔·福特去世。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中,亨利·福特出任福特汽车总裁一职,直到两年后其长孙亨利·福特二世接过权杖。这就是福特式管理的“魔咒”。 年轻的亨利·福特二世比其父亲埃子尔·福特幸运得多,不仅没有“影子”的干扰,还多了一面“镜子”亨利·福特于1945年去世。亨利·福特二世首先部署各层级的管理职位,实施梯次人才培养计划;其次推行目标管理的方式,赋予管理者相应的职责和权威。10年后,福特汽车走出了缺乏管理士气低落创新不力的穷途末路,走上了稳步上升的复兴之路。 福特式管理的“魔咒”正在日本企业界重演。松下索尼日立和京瓷等曾经是我国企业的标杆,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和稻盛和夫等是企业管理者的楷模。在盛田昭夫之后,索尼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就是Walkman随声听和“特丽珑”显像管。与松下京瓷一样,索尼等日本企业鲜有卓越的领袖型企业家超越创始人。与此不同的是,韦尔奇郭士纳分别创造了GE和IBM转型的神话,创造了企业接班人经典案例。在主政的最后六年,韦尔奇着手培养接班人。从最初的24名候选人,到8名考察对象,再到3个关键人选,最终伊梅尔特接过了“为韦尔奇所不为”的重任。此后,GE每个重要的岗位都有“接班人计划”,从人力资源总监到区域总裁,从全球业务集团总裁到全球CEO。 GE和IBM的成功也好,松下索尼的困局也罢,核心是企业接班人问题。或因年龄到限,或因转型需要,我国ICT企业接班人计划提上日程。正如任正非所言:“死亡是会到来的,这是历史规律,我们的责任是不断延长我们的生命。”企业“延长生命”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前部署“接班人计划”,将各层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纳入企业战略。我们欣喜地看到,杨元庆接过帅印,华为力推轮值CEO制度,接班人计划已有好的先例。我们相信,功成事遂之后的第一代企业家将“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致力于承载知识和智慧的企业家品牌建设。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作者:张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