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业的“四代”女店长
作者:周勇;出处:《店长》2012年3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如果女性在职场想有所成就,就应该“以控制情绪为第一要务”,使自己尽可能变得“中性”。反之,男人也是如此。可见,女人男性化,男人女性化,男女中性化,是精英职场人群的基本特征。

  女人主导的家庭,男人便会染上“怕老婆病”。一怕受伤,脾气女人,人样剧变,美感全无,心疼女人受伤才怕之;二怕唠叨,闹得鸡犬不宁,如果长辈同住,男人就更难做人,爱面子、求和谐才怕之;三怕制裁,经济管控,行动管束,甚至离家出走,威胁离婚,担心失去才怕之。为爱而怕、求和而怕、避害而怕,这是男人的“弱点”,也正是女人的“亮点”。这也构成了女人三力:吸引力——女人的妩媚会使男人束手就擒;爆发力——女人的铁嘴会使男人哑口无言;潜伏力——女人的秘密如一颗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即使男人是一块巨石,也会被撬动。

  管理一个店铺与管理一个家庭一样,都需要某种力量的支撑。但有些女人用上述这三种力去管理店铺,就有可能成为“情绪型女店长”:矫情、唠叨、记恨。这是女店长易犯的“基因病”。女人的情绪比男人更易波动,是由女性基因中的周期性生理特征所决定的,女人在孤独、无助、贫困、危险的极端环境条件下,虽然比男人更能忍苦、忍痛、忍疾、忍辱,但她们也无法抗拒生理上的周期性波动,这是所有女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如果女性在职场想有所成就,就应该“以控制情绪为第一要务”,使自己尽可能变得“中性”。反之,男人也是如此。可见,女人男性化,男人女性化,男女中性化,是精英职场人群的基本特征。

  按照我国零售业态渐进发展的轨迹,我大致把我国零售业的女店长分为四代:家长型、侠女型、专业型、知识型。

  家长型:第一代女店长

  连锁企业发展初期,关键有两大制约,一是技术手段现代化问题,二是人才问题,其中最缺乏的便是店长。

  早期开设的连锁超市,以标超为主。当时我国制造业开始出现失业女工,不少企业利用这个机会聘用她们担任店员,经过短暂培训与实践之后,涌现了一大批吃苦耐劳、爱店如家、治店有方的优秀女店长。她们在与第一批登陆我国零售市场的外资小型店铺的博弈中,智慧应对,功不可没,是中流砥柱,是我国现代零售业发展的功臣,历史应该铭记她们!但是,她们也有自身固有的弱点,如固执、缺乏专业熏陶和创新思路,对顾客服务与员工管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家长式管理的缺陷。所以,随着店铺大型化,管理问题复杂化,以及自身年龄的老化,越来越不适应新一代店铺的管理。

  侠女型:第二代女店长

  在家长型女店长中也有一些比较专业、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的女店长,由此出现“侠女型店长”。她们往往是某些在大工业中从事过专业管理或带领过团队的中层干部,在竞争中也积累了一些生意经验,既有管理能力又有生意头脑,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处理内外关系雷厉风行,敢想敢为,敢说该当,在员工中具有极高的威信。

  我认识很多这样的店长,有一位店长,原来是工厂的仓库管理员,转岗进入零售业以后,从理货员开始,一直做到大卖场经理,后来还被任命为区公司总经理。凡是她负责的店铺,商品进销存管理有序,仓库账卡物平衡,主力商品不缺货,突发事件应对得当,一切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喝酒、娱乐她也都是强手。我发现她的成功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仓库管理的从业经历培养了她的专业素养,二是淡化了性别,个人性格豪爽,具有亲和力。

  但侠女型店长同样具有自身的弱点,如容易与老板发生冲突、对消费者缺乏专业认知、营销活动缺乏创新,面对新形势下的竞争心有余而力不足。

  专业型:第三代女店长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外资以新的形态在我国零售市场获得成功,培养了一批接受过标准化专业训练的女店长。她们与前两代店长相比,有三个特点:一是更懂得连锁机制的营运;二是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店铺营运技术;三是更注重利用现代技术管理店铺的运作。

  但她们心志很高,有时候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存在不合群,不稳定的现象。我曾经听说有这样一个管理者,从外资公司来到本土企业以后,每次上厕所都要打车回家,因为习惯了外资的工作条件而在内资难以适应。当然,这可能是一个特例。

  一般情况是:她们自认为“应该做”的一套好办法,到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往往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重重压力,最后不得已被“习惯势力”赶走,于是游荡在职业场,最后不得已自己创办咨询公司单干发展。专业被非专业排挤,内行被外行排挤,这也是常常出现的问题。

  知识型:第四代女店长

  经历了一次次的更迭与变故之后,现在几乎所有的连锁企业都渐渐明白了一个基本的用人道理——营运管理人才应以自我培养为主,引进人才解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大批量、持续性、稳定性的需求。

  调查显示,大型连锁企业已普遍建立了以应届大学生毕业生为培养对象的储备人才计划,有些企业甚至招聘大学生担任前台服务人员,旨在培养“体验式营销顾问”,并从中选聘后备干部。在我任职的大学里,女生绝对多于男生,尤其是文科专业的女生占比更是高达60%以上,而且很多女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不少女生,都具有强烈职业期盼与奋斗精神,她们的发展空间不可小觑。但她们也有自身的缺陷,缺乏对零售的热爱,对行业认同与体会,需要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接受磨练,需要向前三代女性店长学习,需要静心专心才能达到具有职业忠诚与专业管理水平的境界。

  很多时候,职场中的成功人士,不管女人还是男人,似乎都有点精神失常,都是一群疯子,疯到什么程度决定了其成功的程度。

  为赚钱而工作可以称为“就业”,为改变生活现状而工作可以称为“奋斗”,为工作而工作可以称为“事业”,但无论哪一种追求,若想成就自己,都需要具有对工作的专心,对事业的执着,对未来的期盼,中国零售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女性店长像“疯子”那样去工作。

  作者系上海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