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鲜经营如何突围突破 | ||||||
| 作者:;出处:《店长》2012年3月号 总第34期 | ||||||
|
||||||
|
看到超市生鲜经营每况愈下,业者不知如何经营,想放弃,又知道生鲜是一个来客数的指标,商品丰富性、季节变化的代表;想好好经营,生鲜人才没办法培养,损耗大,营业额不高,毛利不高,人事费用占比高……一堆都是问题。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笔者以1000平方米、有配送中心的连锁超市,把常见的问题用不同的观念来解读。 善打价格战 不用畏惧价格战,但是不要陷入价格战的泥沼。只会打价格战,不但把顾客的胃口养坏、把采购逼死、营运服务质量下降,也会让厂商想办法“偷”质量,破坏超市形象。做价格战的时候,你是否了解过顾客的性质?你是否分析过自己与竞争对手的重叠性?做一次低价促销,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可以吸引多少来客数? 当竞争对手打出一个极低特价的商品,你可以立即补上同一个更低价商品,不但你可以争回价格形象,也可以测试你想像的竞争对手是不是你真正的竞争对手。如果,你一样有很好的销售数量,代表你的这个品类商品的竞争对手找错人了,竞争对手没有把你顾客的冰箱塞满。如果你的价格很低但是销售不好,代表竞争对手把你客户家里的冰箱挤满了,顾客虽然看到更低的价格,也只能看着,买了也没地方放。这时有两招,就是DM时间与商品力的培养。 年初就安排DM 建议采购在农历春节后就把去年各月份的销售数据找出来,按照每个月的销售数据整理好,将A类商品找出来,把促销数量与时间段安排好(蔬果必须注意农历节气),依照销售数量与金额才可以好好地跟厂商谈判,而不是靠着掌握销售通路去欺压厂商。年初的预估跟两个月前的预估不会有差别,执行销售前的2个星期天再微调,如此才可以按照节气将最好的商品卖给消费者。 公平对待厂商 采购每年年初就要签约,跟厂商展开一场尔虞我诈的商业大战,看到的都是数据,公司要多少的赞助金,没有看到公司整体的发展与一整年的商品营运方向。 生鲜厂商拥有天南地北的商品通路,但大都资金不是很充裕,如果厂商被超市积压货款,生鲜厂商很难寻找好质量的商品给超市,长期来看一定是互相伤害的。而且,采购掌握销售数量与厂商相互沟通的情况下,更能够了解销售者的需求,可以创造更好的销售成绩,厂商在了解销售数据后,也有信心可以早一点备货,寻求质量更好,价钱更优惠的商品。当然对供应商的控管,最简单的就是把多家厂家分配在不同的店面供货,每个门店都有两家供货,可以竞争与公平供货。 认定商品质量 采购一定要跟厂商谈好商品质量,这个等级的认定要跟门市与收货的同仁完全沟通清楚,做到严格但不严苛,配送方式更应该与时俱进,该冷冻、冷藏配送就应该冷链配送,北方地区冬天的配送需要防寒,这都是必须注意的细节。 精准进销存 经营小店必须更用心,每天都是新的一天,第一是新鲜度与质量,进货前必须清点库存、当天的销售状况与明天的推估,从新开始将品项数与单品数量减少,不要每天有过多的库存,影响生鲜商品的新鲜度与质量,为了台面有丰富感,可以在每个台面选2个商品扩大台面,增加台面的丰富感。 当然,刚开始的品项数少,会有顾客买不到商品的问题,这时要有优质的服务,可以使用预购的方式,让客人可以取得他要的商品,也可以再度光临超市,店员要用最愉快的心情接待顾客。 储存设备完好 冷藏冷冻设备有专人负责吗?营运人员是否有基本的保养能力?温度控管在生鲜食品中非常重要。因为生鲜商品的三大敌人就是温度、时间和细菌,这三个因素如果控制好,生鲜品的品质就可以控制好。 合理的库存天数必须跟商品的保存期限配合,可以使用1/3法则。 掌控联营(专柜)经营 为了增加超市特色、减少人事费用或减少损耗,都会有联营厂商。把专业交给外人,让门店员工无法增加专业能力,对门店长期营运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负面现象。 当然,在营运前期没有任何专业前提下,可以先以专柜方式来营运。重点是商品一定要单品管理,才知道商品的销售重点;专柜人员也要纳入管理,如此才有机会将优秀人才变为超市人才。另外,每3个月要讨论目前专柜的营运状态。 培养内功 卖的永远比买的精,平时就要请厂商来店面正式给门店员工教授商品知识,不用花钱又实际。厂商对商品质量的要求在课堂上说了,以后对送货的质量控管一定会更好。每半年请生产商来做更专业的解说,但要注意的是要侧重于商品知识,不要在营业额上打转。如此,才能培养员工的内功,实质的营业额就会看得到。 留住人 生鲜人员不管如何培训,留住人才是重点。因为生鲜的工作时间长、耗体力、脏乱、容易受伤。所以,如何增加盈利奖金,如何培训人才,是超市管理者必须注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