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革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作者:陈继展;出处:《店长》2012年5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其实,不只A百货,放眼中国当前零售行业,除了类似万达、宝龙等从商业地产切入零售市场的企业以外,多数零售企业均面临着共同的难题。许多身在其中的企业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以前那么顺利,这几年一下子就面临那么多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零售行业正面临着产业整体升级的变革时期,加上前期存在的诸多潜在问题,多数企业会觉得当前环境的复杂性及严峻性前所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会让我们有更直观和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零售企业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笔者认为,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分析,当前零售企业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一、宏观层面:产业升级、转型带来大环境变化

  “为什么有的企业运营管理很规范,营销能力也很强(如百货、超市行业),但只能赚取很少一部分利润;而为什么有的企业从老板到员工都‘土得掉渣,一看就是杂牌军、游击队(如房地产开发业)’,却能赚取大把大把的利润?”其实,一个企业的成败,核心不在于企业的规范程度如何,而在于企业的产业“位势+方向+节奏”,即企业处于产业的什么位势上,选择什么样的战略发展方向,同时战略执行、调整的节奏是否能顺应大环境变化的需求。以手机行业为例,诺基亚曾声称未来5-10年的发展战略、特色机型都已经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库里有了雏形,但在iPhone的颠覆之下,短短不到3年时间,诺基亚这个曾经的行业领导品牌,如今正沦为“落伍与失败者”的代名词。

  同样,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整体提速、零售行业整体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许多风光一时的零售行业领军品牌,也正遭受着被迅速颠覆的命运。

  二、中观层面:“业态变革、商圈漂移”等引发商业模式调整

  除了宏观层面产业升级带来的压力外,中观层面的业态变革延伸及商圈漂移等也是区域零售企业面临的另一大问题。

  以百货为例,在购物中心业态出现之前,百货行业以产品线齐全、购物环境舒适、地处商业核心交通便利等优势引领零售行业趋势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在城市外延式扩张的浪潮当中,百货这种业态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公众的生活及消费品质的升级需求,购物中心以功能性更加齐全、购物环境更加舒适、交通便利、停车位充沛、公共设施完备等获得了年轻人及有车一族的青睐,大有一举取代百货业态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百货依托仅有的购物功能及“天天促销”的集客策略,显然满足不了公众被喂刁了的胃口,在“你有的我全有,你没有的我也有”的压力之下,传统百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业态变革压力。

  除业态的变革与延伸给传统、区域百货企业带来的压力外,城市外延式扩展带来新商圈的不断崛起以及“核心商圈漂移”问题也给传统商圈、传统零售企业带来很大程度的挑战与威胁。新商圈一方面满足了大量就近消费的客群,一方面还拦截了传统商圈大量同质化的客群。在此情形下,传统商圈内的零售(特别是百货)企业仅仅通过增加一些餐饮食品、休闲娱乐等配套业态远远抵御不了购物中心的替代式竞争。

  此外,除了购物中心业态的全面式超越外,其他多形态零售商业模式也逐一崛起,许多零售企业突然间发现,自己原来紧盯着的竞争对手不再只是原先百货同行或超市同行,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城市综合体项目、购物中心、OUTLETS乃至电子商务网站。由此引发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三、微观层面:“连锁体系建设、精细化管理”等要求提高

  除了上述宏观、中观的压力以外,微观层面的问题与压力也伴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影响着零售企业的健康肌体。中国企业的一种常态是:当企业业绩好的时候好像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良好的财务数据掩盖了一切问题),业绩不好的时候所有环节都有问题(经营者很容易由于业绩不佳而着急,轻重缓急不分,从而放大一些非核心的细微问题)。

  在新的业态影响到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前,许多零售企业仅仅依靠“规模效应”就可以获取足够的竞争优势,在这种环境下,方向、速度、节奏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但在产业位势受到颠覆后,许多微观层面的问题暴露无疑。笔者认为,核心问题主要有二个方面:一个是连锁体系建设问题,一个是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问题。

  衡量连锁体系建设成败的指标不是零售企业门店数的多寡,而是企业赢利门店数的多寡,那些“连而不锁”,门店数很多,但却没有几家赢利的零售企业,店开得越多,对企业价值的损耗可能就越严重。2011年,国内大量零售企业的销售增长低于预期,2012年,“开源节流”(关闭、整改那些亏损、连而不锁的门店)成为许多零售企业共同的战略命题,因此,在原来市场一片繁荣的情况下,企业连锁体系不完善不算问题,在市场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连锁体系的完善程度成为零售企业最严重的一个问题。

  除了连锁体系建设外,广大零售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足也成为众多零售企业当前最大的问题之一,在跳跃式扩张阶段,成功扩张是企业布局、赢利的首要任务(即方向和节奏问题),但在初步完成战略布局以及在企业扩张受到外挫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理实现“内生性增长”成为当前诸多企业共同面临的核心问题。

  如上述提及,今年大量企业开始将“开源节流”当作企业重点命题来抓,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许多收益增量及费用开支并不为企业决策层所重视,但当企业经营成本(人工、租金、营销、水电等)越来越高,赢利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成本控制、内控体系建设等许多精细化课题重新摆到经营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