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零售▇国际购物天堂与丝袜奶茶铺
作者:周勇;出处:《店长》2012年5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上海开了上万家连锁店,为什么家门口的“烟纸店”仍然存在?因为这些店便利、有亲和力。如今,静安别墅内的小店,看起来业态有点“杂乱”,但居民喜欢。凡是居民喜欢的事情,就应该去做。

  大概是七八年前,上海政府部门就提出了一个构建“国际购物天堂”的口号,每年组织旅游节与购物节,但在旅游者心目中,和“天堂”的距离还是很遥远。

  日前,上海商学院成立“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并举办了首届商业发展论坛,论坛以“国际购物天堂建设”为主题,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蒋青云教授主持,参加讨论的嘉宾有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鸿生、上海东方商厦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秋明、上海赫曼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丽萍等,本人也有幸参加了该论坛。

  实际上,上海商业在最近30年的发展,大致分为三段:政府扶持的起步阶段;向外开拓的成长阶段;内涵发展的纠结阶段。早期的发展与政府采取扶持政策相关,无论是财贸办的“基层处”,还是商委的“零售行业管理处”,都对上海商业尤其是连锁商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店铺开发、POS技术应用、生鲜食品经营等,都有政府推动的影子。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上海现在已经不是购物的首选地,更不是什么购物天堂。南京某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是首选的移居城市,但香港则是首选的购物城市。有人问,上海与香港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个问题早在20多年前就有人做过研究,研究结论是:香港成功关键是——凡是企业能做的都交给企业去做,凡是企业做不了的都由香港的小政府来做。政府职能的错位也会对流通产生负面影响,如农超对接、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商业收费等等,都应该是企业的事情,理应交由市场来解决;而像东方明珠前黄牛成群、黑导游泛滥、加盟主欺骗加盟者等,则应该由政府有关部门实施管理。

  如今,节日与购物已经分离,节日期间城市居民外出旅游,所以节日促销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实,旅游与购物也是分离的,即所谓“购物不旅游,旅游不购物”。所以,一个城市的定位,最好不要由政府来决定,而应该通过良好的服务让市民、旅游者来感悟、认知与口口相传。

  联想到上海静安别墅清理“丝袜奶茶铺”事件,最近又有新的进展,小店主与工商部门玩起了“猫与老鼠”的游戏。4月12日上午11时,静安工商局联合区食药监等部门对静安别墅进行了一次突击执法,就在执法人员离开1小时后,这里多家小店就重新做起了生意。问题的关键不在是否合法经营,而在于小区居民是否喜欢这些小店。静安别墅属于国有产权租赁房,开办小店无法办理营业执照,所以,大部分商户属于“无证营业”与“违法经营”。其实,无证可以变成有证,违法可以变成合法,这要看政府的管理智慧。上海可以创造一种新型的备案经营模式,小店铺经营无须执照,只要备案即可。“百姓利益至上”永恒不变,其他一切都可以而且应该改变。

  上海是一个具有韵味的城市,韵味从何而来?小店是重要的来源!上海开了上万家连锁店,为什么家门口的“烟纸店”仍然存在?因为这些店便利、有亲和力。如今,静安别墅内的小店,看起来业态有点“杂乱”,但居民喜欢。凡是居民喜欢的事情,就应该去做。为此,我给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写了一封信,提请他关注这个有关上海韵味的商业问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小商店实施“免税政策”。上海的繁荣、上海居民的生活、上海的韵味,离不开小商店的存在,如果上海没有了独具特色的小商店,就会失去往日的光彩。如今的南京路之所以没有特色,就是因为小商店越来越少,而且骗子成群。

  如果以市民利益为第一利益,更智慧地为市民服务,小小一个静安别墅的“小店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需要智慧、勤勉的政府服务。

  作者系上海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