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忆华:从特力屋家居馆到曼都美容美发 | ||||||
| 作者:;出处:《店长》2012年6月号 总第34期 | ||||||
|
||||||
|
见过顾忆华的人,或许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优雅、娴静,让人体会到岁月沉淀的无限美好。 餐厅小坐,一杯咖啡,袅袅热气之间,顾忆华与记者畅谈从业以来的点点滴滴。 从零成长,从顶点离开 回首顾忆华走来的路,她的人生是在开大超市(万客隆,B&Q,HOLA特力屋)中度过,1989年从台湾淡江大学国际贸易系毕业后,她就加入了台湾第一家大超市万客隆,领她入门的正是台湾零售业教父级人物——林建龙。顾忆华没有辜负林建龙的厚望,凭借她的勤奋和天分,顾忆华在27岁的时候荣升为万客隆超市的采购总监。 1995年,顾忆华转战台湾B&Q特力屋,以一个女性的细腻去经营那些“地板磁砖壁纸窗帘等”。当时特力集团刚刚起步,主要经营一些五金器具等。顾忆华成了特力屋的创始员工。从采购经理、资深采购经理、行销协理、商品部副总工作达近九年,从创店到14家店,年营业额自零到年营业额人民币20亿元,2003年为开展大陆市场加入HOLA任中国区总经理。 “我喜欢学习,不论在工作的经历中或是在学校中,‘从零做起’就是我的工作的写照因为这样的学习才是最多的”顾忆华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直到现在,仍然在攻读博士,学无止境的精神在她身上体现得非常透彻。 从万客隆到特力屋,从采购助理到中国区总经理,从宝岛台湾到中国大陆,顾忆华用了整整15年,2004年,为了特力屋在中国大陆的业务拓展和版图扩张,顾忆华一家六口举家迁移上海。很多人都不解,在台湾,顾忆华已经身居高位,薪水丰厚,又拥有幸福的家庭,日子本可以在平静中度过,为什么还要如此拼命?谈起移民,她说,家居是一个需要生根、需要努力打拼的行业。在顾忆华看来,移民其实是对特力屋、对大陆市场做出了承诺。因为大陆既有着顾忆华父辈无法割舍的祖国亲情,也有着她专业、敏锐的商业嗅觉。“当时的决定看起来有一点点冒险,其实一切都非常值。”回首往事,顾忆华淡淡地微笑道。 2012年,在家居行业干得风生水起的顾忆华突然离开老东家HOLA,加盟台湾知名美发连锁企业曼都,担任国际事业总经理。这次的离开又给了业内打上了一连串大大的问号:为什么有着多年家居零售行业经验的顾忆华不再继续多年的事业?为什么她会去从事美容美发行业?这个跨度和转身是基于什么原因?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求证于顾忆华。 “网络销售正在崛起,高科技的革新使很多实体购物可能没有网络那样有优势;另外,国内家居产品以及平台没有国外那样鲜明。所以我当时就有了两个选择,一是网络销售,进入Internet领域,二是被取代性低、处于上升状态的服务业。”至于为什么不选择前者,顾忆华有自己的考虑。网络销售是一个新兴行业,工作强度已经不是自己这个年龄可以负荷了,另外,多年从事零售业的顾忆华已经形成了喜欢接触人的性格,从这个角度看,Internet行业与客户却是隔了一层。那为什么会选择美容美发行业呢?在顾忆华看来,美容美发行业是真正不会被取代的行业,它拥有知识含量和专业技能,能够直接服务于大众(不像零售业,服务的仅仅是单家公司),而且她个人又是曼都美容美发机构的忠实顾客,所以,当曼都向她递来橄榄枝的时候,顾忆华作出了心中的那个决定。 “这次选择,我把自己放空了五个月让自己来思考。最终选择曼都,还因为boss很open。”此话怎讲?顾忆华对记者透露,她现在除了担任曼都中国事业部总经理以外,也在为零售企业做品类管理顾问,帮助零售商做好品类管理战略规划。顾忆华很满意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一方面,她继续从事着直接跟客户接触的工作,在服务创新行业发光发热,另一方面,能够把积累多年的品类管理等经验持续贡献给零售业。 “这是一个创造美和幸福的行业” 谈到现在的新东家曼都,顾忆华非常认可,“赖董和他儿子赖志郎赖总本来就是我的好朋友,他们的为人、经营理念、创造的企业文化让我很钦佩。”曼都董事长赖孝义有着“台湾美发连锁之父”的美誉,他当年的创业故事至今令人赞叹,当年靠着精湛的手艺及人际手腕,跃居红牌设计师,后来顿悟要靠团队管理,才造就今日的曼都集团。公司强调的是家族企业,非常注重把公司成果分享给每个员工。在曼都,领导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专业技能知识,还是生活思想态度,都悉心教导。员工们尽管学历不是很高,但他们懂得感恩,孝顺父母,自立能力强,这都是曼都培育出来的,同时也体现了曼都人对公司文化和理念的认同。曼都人很单纯,在这里,只有上下一心的关怀备至,每天开心快乐地工作。这一点深深地感染了顾忆华,她感受到曼都的领导人是用心在做企业。企业真正的目的在于替员工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幸福,曼都正是这样做的。 “曼都有今天,离不开所有员工的努力。整个曼都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的设计师和学员,他们都是曼都自己来培养的。”顾忆华由衷地说到。“曼都的员工是一群特别认同公司文化的员工,你常常可以听到他们说‘顾总,公司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企业和员工、管理层和学员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关系,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如此强烈,公司发展才有长足的后劲。也正因为看到了美容美发行业的兴盛以及曼都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曼都的投资人从来不做撤离的预期。 对于美容美发,顾忆华有自己独到的定义:美容美发是一个创造美和幸福的行业。试想当你顶着经过发型师精心设计、打理的发型出门,吸引路人艳羡的目光时是一件无比开心的事;当你看着你的辛勤杰作得到顾客的认可和赞美时,你会无比欣慰。作为曼都8年之久的顾客,顾忆华感触很深。现在的她经常会当员工的“陪练”,用自己的头发让他们来操作,以此鼓励员工们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技能。 做品牌就要先给自身定位,曼都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头发的方案解决者”。这个解决不仅仅是指style,还包括头发颜色、整体搭配等等。“欧美往往注重剪工,比如沙宣;日韩则偏重造型,喜欢借助各类道具,比如电棒之类,商业气息度高一些。但是从工艺的角度来讲,剪是最难的,是十分考验设计师的一门技术。你看欧美设计师年纪一般都很大,他们往往做了一辈子,是大师级的设计师,剪功非常厉害。”曼都现在很重视对学员剪功的培养。另外,曼都人还会特别研究流行趋势,除了发型,服饰、色彩等领域也是他们涉猎的范围。为什么?“美是一体的,我们会帮助顾客选择造型,在服饰方面提供搭配意见,因为只有从头到脚搭配好,整个人才会出彩。”顾忆华说。 从事美的行业,让顾忆华觉得处处赏心悦目,与年轻人在一起,她浑身充满了活力和朝气。 布局大陆市场,曼都步步为营 曼都发展至今旗下为8个品牌,分别是曼都美发、曼都佳人、Air Hair、丽的、贝丝、点线,地区遍布台湾、加拿大温哥华、中国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 、安徽地区,全球拥有超过600家门店,每年服务客数超过700万人次,已成为台湾美发界最先进入大陆及国际美发市场的先驱者。 顾忆华告诉记者,大陆市场有很多山寨的曼都门店,曼都到今年年底现在全国共有33家店直营店,另外再有大约18家的协力店。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地区。问及今年曼都的拓展计划,顾忆华表示,今年曼都会在江苏再开五家店,常州、无锡、昆山和南京是计划进入城市。还将与金鹰合作,在合肥开店。另外,杭州的萧山恒隆店正在试营业中,北京也是计划拓展区域。总之,今年曼都准备展店15家左右,明年开始开店数量会翻倍。 曼都美容美发下面的曼都美发沙龙、曼都美容SPA以及两者兼有的综合馆均在大力发展。顾忆华透露,SPA正在作定位上的调整,事实上曼都并不一定要做综合馆,更希望做专业沙龙,专注于技术。“赖董经常讲一句话:当你注意客户的口袋,你就会忘记客户的脑袋。所以曼都从来不充卡,因为不想让客户纠结,更不想让员工为了让客户充卡,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正因为解除了客户的担忧,曼都从来没有接到过投诉,同时也为希望引进曼都这一品牌的商业物业扫除了后顾之忧。 细看曼都几个门店布局,不难发现曼都偏向进驻家庭型购物中心,且友邻商户没有统一的业态类型。比如在苏州印象城,曼都跟女装商户相邻,在上海跟餐饮相邻,跟电影院、家居相邻的也有。顾忆华解释道,曼都希望深化客户在店内的消费体验,解决客户的家人、朋友在等待之余不愁消费去处。此外,曼都门店的选址也会从城市经济水平、商圈、楼层以及消费者移动带来考虑,曼都在苏州印象城的门店就是考虑到地铁对消费者移动的刺激因素。 现如今,大陆美发业发展得非常快速,对专业的概念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技术领域的水平已与国际接近。曼都看到了这一点,开始下一步的布局。顾忆华认为,大陆美发市场未来会像台湾一样开始深化细分,而市场没有饱和,只有重整,所以曼都要为未来寻找突围的途径,将找出另一种发展模式,甚至引进台湾曼都的其他品牌来做市场的扩张,现在已经有了“曼都佳人”,未来还会引进如“贝丝”等品牌,与现有的品牌做区隔。 顾忆华职业经历: 1989年~1994年 台湾万客隆助理采购、采购主任,行销企划副理 1994~1999年 台湾B&Q特力屋采购经理、资深采购经理 1999~2000年台湾B&Q特力屋行销部协理 2000年~2003年 台湾B&Q特力屋商品部副总 2003年~2012年 台湾HOLA和乐家居馆商品及行销部副总、大陆地区HOLA特力屋总经理 2005年 考取中欧EMBA 2006年 被评为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 2012年至今 台湾曼都美容美发国际事业部总经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