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日Izumiya有感 | ||||||
| 作者:何向阳;出处:《店长》2012年7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国民对于日本的情绪总是复杂的,一方面我们无法忘怀民族矛盾的情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感慨于其领先于世界的文明。借由公司创造的良机,终有机会前往,短短六天虽无法深入研究,但浅尝即止已让我收获颇丰。 日本人的“自觉” 日本人注重礼节,90度的鞠躬,一声“你好”让顾客感觉宾至如归,这是高物质文明与民族精神、文化融合的结果。因为长期从事零售行业,自然养成精细的习惯,零售就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我非常留意在日本见到的种种细节,从中推悟出日本的国民素质: 1.匆匆上班的人群:每天早上可以看到街上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拎着包,提着长柄阳伞行色匆匆的日本上班族,男士居多。导游说:日本人生活压力很大,工作很努力,一般到一定年龄才能升职,真羡慕中国人这么年轻就能做到店长,更别说有这么多女店长。日本人敬业、自觉、努力,一般情况下,上班族提前半个小时上班,拖后半个小时下班,提前五分钟到公司就感到脸红。 2.厕所的马桶:我有个习惯,评价一家餐厅、门店、企业管理的好坏,先从厕所入手。在日本,我只能用“满意”来概括我见到的所有厕所:卫生、无异味、设备齐全、舒适,更有甚者,许多厕所的水斗连着抽水马桶,洗完手的水可再利用;抽水马桶手柄左转用于大解抽水,右转用于小解。日本人不仅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节约用水上更是精细。 3.空无一物的阳台:很多日本的住宅楼阳台上空无一物,既无晾晒的衣物,也无花草,粗看还以为是未售楼盘,由此看出日本人简洁的生活态度和自觉的社会公德心。 4.干净的汽车轮胎:对他们开什么车我倒不感兴趣,但感叹于他们车轮的干净,用一尘不染形容也不为过,轿车、送货车,皆是如此,可见其环境治理、空气质量、卫生习惯、自觉程度。 窥一斑而见全豹,用一个词来概括日本的国民素质:自觉。 Izumiya让我的吃惊: Izumiya公司是联华的友好合作伙伴,总部在大阪,在日本各地约有四十多家门店,在日本排名第8。我们选择了三种业态的门店(购物中心、大卖场、加强型超市)进行考察,考察后对这个在日本零售企业排名并不靠前的公司颇感吃惊: 吃惊一:高销售额,两万多平米的购物中心年销售额折合人民币7个亿;一万多平米的大卖场达到5个亿;而坐落在地铁上面的加强型超市居然能达到3个亿,平均客单价达250元; 吃惊二:高商品量,Izumiya每家店商品量极其丰富。在购物中心,我问他们的店长:“贵店自营商品有多少种?”他回答:“约12万种。”强大的采购系统为前线输送了充足的弹药。 吃惊三:高毛利率和“高”损耗率。“贵店毛利率有多少?”“27%。”“那损耗率呢?”“4%。”为什么那么高?其实,人为偷窃率仅占0.01%,但这么多的生鲜品种和量感,当天卖不掉,第二天报损高,损耗率就会上升,因为必须确保商店商品天天新鲜。 吃惊四:低员工数量和“跪式”补货。在和购物中心干部交流时,谈及了全店员工人数:正式员工加干部共58人,还有200多个钟点工(有的干4小时,有的干8小时),其实这种用工方式并不新鲜,关键是所有员工均训练有素,效率极高。在现场,我甚至看到有些女员工跪着补货,嘴里还不忘喊“欢迎光临”,当然公司并没有要求跪式服务,也许这与她们长期习惯跪榻榻米有关,但日本的优质服务是闻名于世的。另外,收银员、保安、收货员等工种有很多中老年人,可能是这种业态以及长者的经验、责任心使然,活到老做到老,日本也陷入老年化危机。 从Izumiya出来,心中颇不平静,通过比较,方知我们的差距很大,回国后要做的事情很多。前途漫漫,任重道远。 我们被潜移默化 访日回国之后,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对这一次考察队的成员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影响一:我们的店长们早晚、见面都开始和所有人问好,受到帮助和服务都不忘感谢; 影响二:上下电扶梯都自觉靠右边扶手,让出左道让别人速行;公众场合不再高声说话; 影响三:抽烟少了,六天我只抽了一包,但饭量大了,回国时皮带多放了一孔。 影响四:至于卫生习惯,我们本来也不错,但还需努力,有些只带三件衬衫去的同志当场又买了两件衣服替换。 文明来自于教化,文明必须发散于群体,文明应养成习惯。中国的零售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