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端管理】谁动了电商的奶酪 | ||||||
| 作者:余杰奇;出处:《店长》2012年7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市场无非是一块奶酪,你多吃就会有人少吃。吃得多当然高兴,吃得少了不仅不高兴,还会想办法把自己少吃的那一份抢回来。究竟是“谁动了电商的奶酪”? 前几日同几位做实体店的朋友谈天,席间有朋友说起“电商”对于实体店的影响,大家各抒己见,相谈甚欢。大致内容包括价格、渠道、品牌整合、竞争优势、毛利率、成本等方面。或说电商会取代实体店;或说电商和实体店会共存,并出现新的零售业态;也有说未来只要是零售公司,就一定会涉及电商。 市场无非是一块奶酪,你多吃就会有人少吃。吃得多当然高兴,吃得少了不仅不高兴,还会想办法把自己少吃的那一份抢回来。究竟是“谁动了电商的奶酪”? 纵观中国零售业发展历史,改革开放至80年代末期,传统国营百货商店绝对占市场主导地位;90年代初,超市的出现动摇了百货商店的市场基础,中国零售业也由此起步;90年代中后期,各种零售组织百花齐放,中国零售市场走向规模化、标准化、连锁化;直至1997年出现了第一家电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电商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零售总额超过了7825亿。要知道,2008年中国网络零售总额刚刚才突破1000亿。 接下来,让我们看几组数据。 1、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网上零售总额2188亿,环比下降3.4%。虽每年第一季度为淡季,但2011年环比增长3.5%,2010年更是达到了18.7%。 2、当当网2012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10.48亿,同比增长58%,环比去年四季度下降12%。麦考林第一季度收入3711万美元,同比下降22.8%,环比下降36%。当当网亏损1580万,麦考林亏损420万。 3、“艾瑞咨询”发布数据,2012年“京东”以50.1%的比例排名B2C市场份额占有的榜首。2011年京东公布的销售额是309亿。据传实际只有210亿,平均毛利率仅8%。京东的工作人员超过20000人,物流场地超过40万平米,一年固定支出超过30亿,这样算下来,京东每年亏损15亿。 另一观点,实体店受网络零售挤压,空间将越来越小,乃至消失。 ZARA 2006年进入中国,2008年门店数量达到23家,2011年增长到120家,2012年五月达到了131家。预计在今年9月,开设网店。 优衣库国内门店目前的数量为138家,2012年1-5月开店数量达20家。早在2009年,优衣库就已在“淘宝网”开出了自己的网店。 瑞典的H&M于2008-2009年在国内开店40家,至2011年门店数量达到了76家。2012年的开店数量不会少于20家。 与其说线上影响了线下,倒不如说,线上的快速增长强迫线下快速扩张,未来的零售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企业不仅仅要关注利润,更要思考如何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顾客永远只追求更方便、更实惠、更舒适的! 未来的零售行业一定是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 如果把线上对线下的影响做一个排序的话,第一肯定是价格,第二也是价格,第三还是价格。 根据“守正咨询”的数据,线上、线下的服装产品价格相差最大,为45%;电器类为11%;通讯类为22.5%,化妆品为24.3%……从数据上看,实体店无法从价格上超越网络零售,但网络零售也有自己的弊端,就是无法在顾客购买产品过程中提供体验与服务。 网络零售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即使不出现网络零售,谁又能保证不出现其它新的零售业态?产品销售的渠道一定会越来越多,你准备好接受更加激烈的竞争了吗?市场变革的脚步从未停止,你是否能跟得上? 前几日,著名女作家六六在微博上说:“自从上了天猫以后,淘宝的购买价格已经直逼商场,有些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商场。我打算再重新拾起逛街这回事。” 号称中国最大的奢侈品网店“第五大道”在北京开出了自己第一家实体店。接下来,还有谁?公交车上人多了,肯定会有人主动下车,也有人被动下车。 渠道越多,顾客的选择也会越多,而且顾客购买产品的指向性也会更强。以前大家都在海里游泳,穿没穿裤子看不出来,现在海水退去了,你有低头看看自己吗? 余杰奇:守正咨询总经理,著名零售连锁咨询顾问、培训专家。 手机:13502751314 邮箱:ptt123@126.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