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店改造■生鲜加强型便利店要过三关
作者:张青山;出处:《店长》2012年8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连锁店改造

普通便利店改造为生鲜加强型便利店之后,因为商品结构高度优化,销售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基本上可以与500-1000平米的标超相当,尤其是小区顾客的高度依赖,使得便利店形成了非常稳定和忠实的客群,获得了和大卖场抗衡的能力。

  

  纳尔森团队通过对于某企业的便利店进行生鲜加强型便利店改造后,取得了连续两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0%的成绩,也吸引了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国内不少同业者前来参观。有的朋友回去以后也尝试模仿,但总是不得其法,纷纷电话、邮件询问,因此我借《店长》杂志,做一个统一解答。综合起来,问题有三:

  问题一:生鲜加强型便利店和小超市的区别在哪里?

  问题二:生鲜加强型便利店和普通便利店的区别在哪里?

  问题三:我们也在店里卖菜,但是为什么吸引力不大,销售额也没有特别大的增长?

 

  生鲜加强型便利店,说到底是便利店。所以先要过第一关——便利店商品结构关

  便利店是什么样的商品结构?我们通常看到的便利店有这么几种:

1.主要以销售饮料等便利性商品为主。此类商店以7-11、罗森、联华等为代表。

2.除销售便利性商品之外,还销售速食、快餐类商品,甚至拥有一定的顾客休闲区域。

3.除了便利性商品,也销售诸如米面油,蔬菜水果之类非食品的便利店。

虽然挂着便利店的名字的店铺很多,但是总体可以归纳为以上三种。

  生鲜加强型便利店的商品结构,是由便利性商品和刚需商品组成的。其中便利性商品经过反复优化,由酒水饮料、香烟、休闲食品、方便食品、洗涤日化和极少数的非食品组成。这部分商品再通过不断的单品优化,最后确定在1000-1500个单品左右。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店铺的大小、区位及立地条件不同。这部分商品在毛利承担上有较大的作用,也可以满足一般顾客的应急、便利性需求,其销售大约占到40%左右,也就是日均销售额4000-7000元左右。相比同等规模的便利店,这个销售额还是不错的,所以对于这一块商品的结构把握和不断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家一般形式的便利店日均销售低于3000元的话,说明便利性商品的结构有很大的问题。所以说生鲜加强型便利店,便利性商品就是第一关,这也是我们生鲜加强型便利店和小超市的重要区别之一。

生鲜加强型便利店和普通便利店的区别在哪里呢?

就是生鲜。但是这个生鲜是广义的生鲜,不是狭义的生鲜。它代表刚性需求的商品,包括奶制品、米面粮油、干散调味、蔬菜水果、生熟肉类、凉菜、熟食及半成品。是不是和一般的便利店不同?有的读者会说,这哪里装得下?注意,我们的店铺最大的只有150平米,通过实践,没有问题;即使在100平米的店里,也能够安排下这些商品。这些商品的总单品数在800-1000个左右。生鲜在生鲜加强型便利店中占大约一半的面积,所以仅仅摆点蔬菜卖,是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便利店的经营水平的。

  那么多的生鲜项目,是怎么做到的呢?通过纳尔森的专家指导,蔬果自营、鲜肉自营、熟肉自营、西点自营,很多大型超市没有掌握的生鲜经营技术,在我们的便利店中都有了。不要只看到那么多的生鲜项目,要透过现象看到其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都是纳尔森与委托方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

  现在看来,几乎所有的生鲜自营项目都是赚钱的。但是在初期,许多项目都有一段艰辛的探索过程。到现在,纳尔森的咨询师还经常半夜和采购上生鲜批发市场,去蔬果基地……

那么这些生鲜项目做联营可不可以呢?实践下来,不行!

首先是生鲜供货商缺乏;其次是配送和销售成本大,人家不愿意逐个小店送货和销售;最后就是价格没有优势。为什么我们在大超市门口照样敢开店,因为通过自营,成本降低了,价格不见得比大超市高多少,而且我们特别方便,顾客一进店,全是他需要的,不浪费时间。所以普通便利店一台收银机,我们两台,高峰时还不够。

所以说生鲜加强型便利店要过生鲜自营关

  一般便利店的配送,已经是很麻烦的事情,生鲜加强型便利店配送起来更麻烦,这就是第三关!

  普通便利店一日一配,但是生鲜加强型便利店是一日两配。一次是干货配送,一次是鲜货配送。绝大部分的商品通过我们自己的干货配送中心和生鲜配送中心完成。当然,随着我们便利店的单店销售额的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供货商愿意采取直配门店的方法,这也是一个新的现象。从不愿意给便利店送货,到主动愿意直配,这是对我们的认可,同时也减轻了配送中心的压力。

  这么多的生鲜商品,自营、配送,损耗怎么控制?这也是很多朋友疑惑的问题。实际上,生鲜配送和生鲜自营的损耗问题是始终存在的,控制不好,毛利就不见了,生鲜损耗控制,是超市行业的技术活。

  损耗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送来的商品不新鲜,损耗自然低不了;其次是不断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减少在分割、整理、销售中的损失。要帮助员工反复查找问题,优化流程,从技术上、流程上、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价格杠杆,撬动销售,减少库存,损耗自然就下来了。我们现在正在通过生鲜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和损耗。

  普通便利店改造为生鲜加强型便利店之后,因为商品结构高度优化,销售额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基本上可以与500-1000平米的标超相当,尤其是小区顾客的高度依赖,使得便利店形成了非常稳定和忠实的客群,获得了和大卖场抗衡的能力。
-------------------

作者系纳尔森(香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联系电话: 1535350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