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长成长规划■经营分析与报告(三) | ||||||
| 作者:胡春才;出处:《店长》2012年8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店长成长规划 所谓金字塔原理,既是由金字塔的塔尖(中心思想)→塔身(支撑思想的主要理由-支撑理由)→基座(最基础的支撑理由)这样三层或四层结构组成的表达一篇文章或者一份报告的基本逻辑框架。 上一节我们谈到如何使用经营分析七步法来进行经营分析,并以标准超市如何做好蔬菜经营为例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本章节我们将与大家分享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以达到良好的正式沟通的效果。 所谓的金字塔原理,如下图所示,由金字塔的塔尖(中心思想)→塔身(支撑思想的主要理由-支撑理由)→基座(最基础的支撑理由)这样三层或四层结构组成的表达一篇文章或者一份报告的基本逻辑框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表达要说的重点和逻辑关系,接受这些信息的人也更容易理解一个原本看起来很复杂的报告的基本逻辑。
如何写好一篇文章或者是做好一份报告,其基本的原理与讲好一个故事是一致的。清晰表达或者撰写故事线的要诀是: 一、从结论起 有一个很有趣的做法,叫做“电梯测试”,如果你碰巧在电梯间遇到你们公司的大领导,你如何用30秒钟来表述你最近在做的一个项目的情况呢?高度概括的一句话便是你的整个报告的中心思想,如果你抓住了领导的兴奋点,也许董事长就会对你说:“好,我定个时间,你来好好讲一讲,与大家做个分享。”此时,贵人就在向你招手了,成功的机遇就在眼前。 二、中心思想 如果一件事情很简单,中心思想便是一句话的结论,但是如果一件事情很复杂,对于结论的适当描述便是中心思想了,比如结论是:“标准超市可以通过推进生鲜经营焕发生机”,但是中心思想也许就得展开一些了:“在大卖场和小便利店的夹击下,标准超市只有找到自己相对比较具有优势的领域——生鲜经营领域进行精耕细作,才会有进一步的生存发展空间。” 三、逻辑论证 四、逻辑组合 逻辑论证和逻辑组合,下文会有详细的案例描述,这里就不重述了。 五、不遗漏、不重叠(不多不少) 前面在介绍经营分析的方法时,强调结构化分析的精髓便是“不重复、不遗漏”,同样的,我们在表达一个问题或观点的时候,也需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叠”。 我们在表述中心思想时,一定要做到如下图所示的言简意赅,也即“TOPS”:
T代表瞄准观众:要围绕你的目标对象来准备你的报告,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他们需要知道什么、他们想知道什么,你就去汇报什么。 O代表周延完整:我们的汇报不是丢三落四的,而是从外延看对所涉及的问题的影响因素均已涉及,不存在遗漏的现象,也不存在避实击虚的现象。 P代表掷地有声:我们所得出的结论不是不痛不痒的,而是能够戳到问题的关键痛处的,这有助于我们一系列的后续对策的展开论述。 S代表言之有据:支撑理由对于上一级思想的支撑是很充分的,是符合逻辑的,是无法被别人推翻和否定的。 至于前面“清晰表达或者撰写故事线的要诀”中所提到的逻辑论证与逻辑组合,我们在此做一个初步的介绍。 逻辑论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论证式,它是以一个链状的思维方式展开的,前后的逻辑承接性非常强,因而论证某个结论的话会非常有力,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比如我们在论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样的论断时,采用这样的逻辑结构就会给人一种非常严谨和强有力的感觉,但是这种论证方式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一旦有一个环节不成立,那么就会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整个结论都不成立;另一种是组合式,它就像多个柱子支撑一座房子一样,这种论证方式的有利点是只要有一条论证的线路是成立的,那么中心思想的结论也就成立,它的缺点是多少会给人一种勉强的感觉,在严谨性和强有力这一点上不如论证式来得干脆。
下面我们就以“标超只有做好生鲜经营才有出路”为题,采用论证式的方式来推论这个论断,如下图所示,首先我们是从生鲜经营的必要性来阐述,说明如果不推进生鲜经营必然没有出路,其次我们从现实可行性上来论证,以举例来说明推进生鲜经营对于标超的意义和价值,最后是概括前两段来个综述,那么,通过这样的结构论述,对于我们要表述“只有……才……”这样的论断就非常有力。
接下来,我们以组合式来论证“做好生鲜经营,将会给标超带来新的生机”这个论断,如下图所示,我们也是从必要性、可行性、有利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论证方式的优点和不足,当我们底气不是很足或者证据链没有足够强有力的时候,为了避免“全军覆没”,不妨采取这种方式,至少也可以有一个局部的胜利。
关于经营分析的七步法及报告的金字塔原理,我们就简单地介绍到这里,有兴趣做进一步钻研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公司的培训计划。下篇我们将与大家分享《店长成长规划系列》的《非财务人员的财务培训》部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