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和活用商圈信息(下)
作者:蒲哲;出处:《店长》2012年9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当我们大体上知道自己商圈内各种简单的信息,制作好商圈地图后,接下来就需要对得到的信息进行细化和活用。只有活用自己的商圈信息,才能达到我们调查商圈的目的。

  商圈的活用

  为丰富商圈地图的信息,我们需要更详细地调查,对自家店铺外面的通行人数进行测量,星期要素,天气要素也要进行调查。另外,对调查人群也要进行仔细观察,来推测目标客户群的年龄和职业。

  彻底掌握商圈的特征之后,用收集的信息来预测在这个商圈内的顾客和家庭构成。年龄、职业、全年收入、现金持有金额、在外用餐平均花销数额、是否有孩子……其实就是尽可能地考虑详细些,然后把自己的这些预测总结到一张纸上。店铺需要进什么样的商品,就需要和自己头脑中预测的顾客进行核对,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当然,因为是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预测的目标顾客群,所以一定会有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的,所以就需要店主不断地验证,好让自己的预测能力不断增强。所以,当不知道现下自己的店铺到底需要进什么商品,到底要增强哪方面服务的时候,商圈调查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了。

  商圈内的竞争店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商圈地图上来。在商圈地图上标入自家店铺邻近的竞争店,然后观察从最远的地方来光顾的顾客是住在离自家店铺近还是离竞争店近的地方。如果住在离竞争店近的顾客还来光顾自家店铺的话,就说明顾客愿意舍近求远一定是因为自家店铺做得还算可以。但是如果相反的情况发生,这就说明自家店铺已经输给竞争店了,这时候需要立刻去竞争店进行观察。

  首先看店铺的外观,然后进入店铺进行观察。记住:此处的重点是要站在顾客的角度,保持与顾客相同的视线来观察事物。比如,试着找一下竞争店有的优点,如果发现了自家店铺没有而竞争店有的优点一定要认真研究内在原因。

  另外,商圈也是时常发生变化的。如果可能的话,每3个月左右就要进行一次基本信息的更新,每半年进行一次顾客住址的重新调查。在此基础上,把这些信息与自家店铺销售的商品实际成绩进行对照、分析后就会明白,某种商品卖得好的原因。

  顾客的管理方法

  在日本,经常用十人十色来形容顾客的需求,也就是说,随着我们生活的丰富,我们提供给顾客的服务还是千篇一律的话,是很难满足顾客需求的。只有尽可能有区别地满足所有类型的顾客,才可能不断增加我们的销售额。所以,为了能够做到个性化服务,就需要进行顾客管理。

  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不仅是简单地在表格中填入顾客的住址和年龄,而是要尽可能写入顾客的家庭成员的构成、兴趣、性格等详细信息。另外,包括顾客经常购买的产品,光临店铺的频度,反正注意到的信息都要进行收集整理。

  在进行顾客管理时一般会出现三个难点:

  首先,如何收集信息。其实,说难也不难,可以让每天与顾客接触时间最多的店员来收集。店员可以通过与顾客的沟通得到这些信息。比如,我在做店长的时候,就会让自己店铺的店员,每个人收集25位顾客的信息。然后在每次店铺内部会议时与业务骨干分享,最后再从业务骨干分享到每一位店员。拿我最熟悉的便利店为例,通常的便利店店员设置人数为10~15人,如果每人能够收集到25位顾客信息的话,至少可以收集到300位顾客信息。而便利店一天的顾客数通常是在1000人左右,三分之一的顾客信息对于店铺销售额的提高与安定是有很大帮助的。

  其次,容易中途放弃。特别是最开始的时候,如果要收集顾客的详细信息,会让店员感到一种难以完成的困难感。于是没有店员能做到坚持不断补充信息,这就会让顾客信息管理变成一种形式。最后,好不容易收集到的顾客信息,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活用。其实,运用顾客信息的方法有很多。在此介绍几个比较常用的例子:

  ① 可以通过顾客信息向顾客提供个性细致的服务。

  ② 可以向顾客发送(当然事前需得到顾客的允许)商品促销宣传单或宣传邮件。

  ③ 从顾客经常购买的商品种类,分析顾客的潜在需求。

  ④ 从顾客购买的商品类型丰富自家店铺的商品构成。

  ⑤ 接待顾客时活用信息可以让顾客感到购物优越感。

  无论是店内还是店外其实都是我们的商圈,只有活用我们的商圈,了解我们的商圈,才有可能提高顾客满意度,也就能同时提高我们的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