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卖感觉
作者:周勇;出处:《店长》2012年10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零售是什么?有人说,过去的零售卖商品,如今的零售卖服务。但无论商品还是服务,关键是要让顾客感到愉悦。所以,从根本上来说,零售是售卖感觉的服务产业。

从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情况来看,超市、大卖场的销售同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家电、家居更是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而就近、便利、实惠的折扣店和便利店的销售则是呈上升趋势的。百货业经过快速发展,毛利率在2007年达到20%的峰值以后,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目前仅为18%

国外零售业态的演进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如最近50年日本零售业态的演变经历了百货时代、综超时代、便利时代。1972年大荣超市超过三越百货,占据销售额首位;1998年综超、百货相继倒闭;20007-11便利店超过大荣超市,占据销售额首位;2008年便利店行业的销售额超过百货行业;再发展下去,应该是网购时代。每一个时代都给顾客带来不同的感受,百货时代的高雅,综超时代的便利,便利时代的温馨,网购时代的快捷。我国零售业态目前的演进大概处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综超为主导的时期,但消费者似乎已经厌倦了综超,所以连锁公司纷纷在做升级版综超。

最近我特地去看了一家刚改造过的综超,当我推车走出电梯时,居然有一位年轻的男服务员帮我拉了一下购物车。这一小小的举动,使我很有感触,觉得改造与不改造确实不一样!我对国外的零售服务与社会服务的总体感受是:带着微笑接待顾客,对工作很敬业,不管买多买少都非常敬重顾客。这绝对不可能是用于检查的“礼仪规范”,更不是为了销售而讨好顾客,那是一种出于本能的习惯,发自内心的快乐,源于真诚的感谢!这一切都不可能通过培训而获得。

大陆零售店的服务则呈现两极分化,热情有余或冷若冰霜。不管顾客买多买少,都很难获得真诚的微笑与感谢!同样是这个品牌,有一次我在未经改造的老店中购买了1000多元的商品,结账时收银员的脸上居然毫无表情!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敢肆无忌惮地怠慢顾客?

    中国人喜欢把人分等级,于是,处于职业链低端的服务人员便难以获得应有的尊重,他们自己对这个职业也缺乏自信与自爱,更难以达到“知之、好之、乐之”的境界。

最近看了一个《卧底老板》的片子,老板装扮成新员工,与最基层的员工在一起工作,去感受他们工作状态、工作态度和工作感受,进而制定一些对员工有利的政策。员工对这样的老板非常感激,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工作热情就会更高。连锁企业的基层员工,工作时间长,收入水平低,来源广泛复杂,素养参差不齐,要让他们更好地为顾客服务,比其他行业更有挑战。

销售为什么难以提高?那是因为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有心结堵在胸口:手中没钱,心中没底,颜中没悦。中国人用改革开放带来的“第一桶金”买了家电,其后又倾其所有再加银行贷款置房买车。如今,他们几乎“弹尽粮绝”,还常常不得不面对防不胜防的“无良商人”,而我们还期盼依靠他们来拉动内需!

如今很多企业都实施会员制,但当下的会员制度常常莫名其妙地给顾客造成不愉快,会员只能享受9折优惠,而商场已经有8折的优惠了!还有所谓的免费购物,网上的价格战等,对顾客来说,都是一种伤害。后果真的很严重,顾客真的很生气!

零售的高层们必须高度重视两个感受:顾客的感受与员工的感受,并通过设计更好的制度充分体现对他们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