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和社区化或催生社区零售新机遇
作者:倪敏;出处:《店长》2012年10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按户籍人口计算仅为35%左右,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水平,也低于许多同等发展阶段国家的水平。但,“差距就是潜力”,未来二三十年,如果城镇化率的提高保持目前水平,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产生相当规模的住宅社区。从这个角度而言,城镇化恰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零售业的机遇。

同时,网购规模愈加壮大的趋势似乎不容置疑,某咨询公司的数据分析报告指出,2012年至2015年将成为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成熟发展期,预计2015年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6363.6亿元。2015年末,预计B2CC2C交易规模分别达到13486.4亿元和12877.2亿元。不过,配送依然是网购至关重要的问题,而通过某种模式(如O2O)实现物流和更多服务的“落地”,将是重要的趋势借助社区实体店会是电子商务落地极为重要的途径。

社区里的零售新机会

早在五六前,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就提出了一个发展思路,“小城市做大,大城市做小”,即采取小城市业态较为齐全的购物中心,在大城市以生鲜加强型社区超市为主的经营策略。体现了他对未来零售发展趋势的判断——社区店或许将是大城市里最重要的零售业态。

虽然无论城镇大小,社区零售都有一定的市场,但是目前看,一二线的大城市应该是新型社区业态主攻的目标。中小城市的社区居民对消费的品牌意识、购物习惯等还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而且,不少中小城市年轻人已经或将要移居大城市,这也预示企业会丧失部分中小城市的市场,且目前三四线城市的物流渠道尚未发达,如果在中小城市过早布点新的社区零售形态,可能受损较大。

说明一下,这里所谈的社区零售,主要针对的是一种新型的仍在探索的社区便利店,因为现存的业态方式不易与网购结合,所以必须改良现有业态,甚至是全面革新。如果撇除网购因素,单就城镇化和社区化的情况而言,或许并不需要过多革新,合理规划店铺面积与环境、商品结构、服务措施等,进行定位和尝试即可。

以一二线城市来说,社区购物中心、专业专卖店、传统便利店,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可以想见,传统模式的社区店铺将会因为市场的稳定和潜力,过量地聚集在小区周边。以我现在居住的某二线城市新兴社区为例,小区正式入住不到一年,门口已经有不下十家便利店和超市,盈利前景令人担忧。

网购的兴旺发达,或多或少会影响实体店的经营,但实体零售实际上也正好到了转型的关口,网购的竞争可以刺激实体店的加速升级。社区零售面对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这当中的好处不言而喻。稳定的消费群体前提下适当地对顾客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便能制定出有效的精细化营销方案和管理方式,并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但是,怎么做呢?其中之一是对商品结构的重新定位。新型的社区便利店的两大任务是:作为网购的提货点并提供其他落地的服务,以及不适合网购(比如生鲜、鲜花)或即时性需求非常强的商品(比如某些药品和生活用品)。食品或许依旧是社区店的重要商品组成,但需要差异化,比如提供新奇特食品绿色环保健康的食品;另外,在服务上,还可以提供礼品包装等潜在服务。

有分析人士认为,精品化、社区化、网购化(传统互联网购物和手机购物)将是未来零售发展的三个重要方向,那么,这种新型社区便利店是这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另外,这个结合点也是供应链和物流快递公司的最佳落脚点。

线上零售落地可能

对于网购来说,物流配送一直是企业和消费者体验的重大瓶颈,O2O模式的出现给了网购一个光明的出路,帮助网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比如,解决提货的问题,上班族通常会需要把网购物品快递到公司,如果是小物件或者公司离家近,尚还可以,如果是大件商品且交通不便,把快件存在小区门口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此外,网购虽然实惠、方便,但有时会让人觉得缺少实体店铺某些良好的体验感,而社区店作为“实体社区”,可以使“虚拟社区”实现线上线下互补,增加零售商的品牌营造。同时,也让社区店商品品类通过网购得到巨大的延伸,解决由于店面面积有限无法做到大而全的缺陷。

说到底,社区店代收快递,除了满足顾客网购的接收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开展线上和线下的业务,突破传统零售商触网后非死即伤的现实困境。

未来的零售会逐渐从以销售为导向走向以顾客为导向,线上线下的结合。这也有利于从多个角度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与顾客实现网络以及实际的沟通,从而使企业更加准确地了解消费者也能帮助消费者更加了解自己,建立新的客关系,为企业打造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

前一阵,有人问我是否想创业,我想了想,说要看具体的项目和领域,对方说想做网上连锁超市,结合店铺。这实际上就是O2O的零售模式。尽管我对这个趋势非常看好,但还是说出了我的担忧:此事需要很多的资源投入和坚实的基础,非大型连锁零售商切不好轻易尝试。要么你已经是大型零售商,要么你能够找到资金、人才、采购资源、店铺资源等组建一个大型连锁公司,否则市场虽好,不是你我的地盘。

就做社区零售和电子商务而言,电子商务的技术投入、供应链的建设、店铺的布点(至少在大城市的成熟社区都要有店)、品牌的营销等,都不是容易上手的。何况,O2O等模式本身也处在尝试期,还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搞不好就成了先烈。

大势已然确定,这也是为什么顺丰快递也开始做网购平台和实体便利店、沃尔玛入股1号店、某些纯电子商务零售商寻求实体店铺合作、苏宁电器进军网购的原因,但迄今为止,路径还不明了。

这种新型的社区店面积应该多大、存货区怎么设置,除了存自家企业的网购商品要不要接受其他企业的商品、如何协调和分配存货如何收费、替顾客代收商品后出现质量或顾客不满意的问题等怎么办……这些都还没有合理的流程和标准,消费者的许多意识也还需要培育。

此前和上海某大型连锁企业总裁交流这些问题时,他也表示了对O2O等模式前景的看好,其所在企业也在做积极的准备工作,包括研究英国在这个方面探索得比较出色的企业。这位总裁是个有胆识有谋略的人,但他表示,他们在这方面绝不会做“第一个”,而是会积极跟进。

那么,谁来做第一个第一个试水的企业会不会成功呢?不管怎样,答案,会在一定的计划和期许,以及出人意料的实践效应中产生。就像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