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零售■不对称营销 | ||||||
| 作者:周勇;出处:《店长》2012年10月号 总第34期 | ||||||
|
||||||
|
中小企业由于资源相对有限,便要从企业资源、业务领域、营运模式与管理技术四个方面寻找突破口,最终衍生出围绕顾客核心需求的不对称营销策略。 不对称营销是三种传统营销战略的融合,即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与专业化战略的整合。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大企业不断拓展业务,向多元化发展,中小企业由于资源相对有限,便要从企业资源、业务领域、营运模式与管理技术四个方面寻找突破口,最终衍生出围绕顾客核心需求的不对称营销策略(如图所示)。
大企业虽然拥有更多的资源,并通过向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合兼并获取更多的资源,但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放大自身可利用的资源。 在未来有两种方式值得关注:一是通过企业之间的整合,共享社会资源。如广州有一家名叫“天天洗衣”的连锁公司,就是借助企业之间的合作扩大了自己的业务。原本以洗衣为主业,后来不断推出新业务:代收快递,销售大米、洗衣液、洗发水,手机充值,卖电影票和彩票,之后还在广州地铁站推出奢侈品护理的服务,洗一个LV的小包要260元,洗一件裘皮长大衣则要花去880元。销售商品不在货架,副业营收过半。洗衣店利用网络平台与供应链组织,发展的是跨界营销(CROSSOVER),其成功取决于品牌信任度以及对供应商的有效组织,而网络只是实现这种业务的一种技术手段。二是自身资源的合理配置,能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如黄酒行业的标杆企业金枫酒业,发展初期在“建厂”与“营销”两个投资选项上,经营者明智地选择了在市场推广方面的资源投入,将800多万元原本用于建立新厂房的投资用于产品的营销推广,并花几十万元对老厂房进行技术改造以满足生产的需要。这种不对称的资源配置,是金枫酒业的“石库门”品牌打响市场的关键决策。 业务领域 在业务领域的选择上,由于品牌、规模、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限制,很多企业只能选择市场“空穴”或竞争相对薄弱的市场作为自己的主要业务领域。在零售行业,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农工商超市,利用背靠农场的优势,在创业初期选择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流通20强企业。另有上海城市超市,针对特定区域的特定消费群,如外国人以及有境外生活经历的消费者,也同样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在产品生产领域,如美容养颜产品,大品牌致力于发展外敷产品,而小品牌则发展“以内养外”的口服产品,因为大品牌如果同时发展外敷与口服两个产品线,就会使消费者在消费概念上产生“外敷功效”与“口服功效”的混淆,所以,大品牌做“口服产品”很谨慎,以免自相矛盾。 营运模式 营运模式从三个方面影响不对称营销的效果。一是资源,用自己的资源发展自己的事业,这是一种方式。另一种方式是树立一个品牌,并提供一套管理技术,把无形的东西卖给拥有有形资源的人,使无形与有形相结合。这就是做“特许加盟”,其实是做一个供应链的组织者。如国内的“恒源祥”,产品委托他人代加工,销售通过加盟者,该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恒源祥”三个字。再如源于美国的7-11便利店,通过“区域特许”的方式,把全世界的“地盘”卖给全世界的投资者,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7-11便利店以及星巴克等业态就是采取这种方式发展壮大的。国内的便利店系统,一般都是采取直营连锁的方式,所以大量占用连锁公司的资源,而且管理越来越复杂。二是成本,如在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下,通过网上预购与网上支付,能够实现精准营销,降低缺货或积压的风险,所以,这种模式有可能成为线上企业与线下企业相互融合的主流方式。三是顾客体验,线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首先是能够改善顾客体验,提升服务水平。如提供在线预约、在线支付、在线咨询、在线定制、在线投诉等各种体验服务。 管理技术 好的服务需要高成本来支持,所以,服务与成本是一对矛盾。但在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应用新技术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更好的服务,从理论上来说,这是技术边界线的外移,即在较低的成本下实现更好的服务或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如线上企业可以对顾客的购物行为进行实时记录并加以分析,从而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一点对线下企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线下企业则可以提供“现货服务”,这一点对线上企业来说,即使物流组织高度发达也难以完全做到。对于零售企业而言,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企业,起源于战争年代的后勤管理技术演变成为物流技术,并与以电脑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技术相结合,构成了现代商业的两大核心技术。现代技术的应用水平直接决定了商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营运质量,从而使古老的商业成为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 ··· 然而归根究底,所有这一切最终取决于对顾客核心需求的把握,如上海的麦考林,2001年转型时几乎已经走到尽头,转型就源自有邮购业经验的顾备春对顾客的深刻认识:城市女孩需要便宜的商品,这就要求建立高效率的供应体系与便捷的购物渠道。于是麦考林暂时放弃了服装产品,改攻利润更丰厚、渠道竞争较小的饰品,尤其是银饰品。几个月后,实现了正现金流。POS数据反应的仅仅是局部的过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尚未发生的消费者潜在需求才是关键。所以,无论是线上企业还是线下企业,更需要洞察消费者行为规律与消费需求,消费者行为调查与新品试用将会在未来发展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 线上企业与线下企业实施不对称营销,已经出现了碰撞效应。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价格碰撞,线上与线下产品相同,但价格不同。如果线上线下的价格一样,已经有网购廉价共识的消费者肯定不会认同,线上营销就没竞争力。网上商品要有竞争力,价格就必须低于线下,企业面临价格体系难以调节的困境。二是模式碰撞,线下企业的投资大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在规模化以后盈亏也是可以预见的,是属于重“有形资产”的企业。而建设一个覆盖全国、亿元销售规模的网络零售业务,初始投入至少在3000万元以上,未来能否盈利、何时盈利都是未知数。线上企业属于重“无形资产”的企业,他们开展线下业务以后,虽然从理论上来讲盈亏是可以预算的,但由于处于初始规模期再加上实体企业运作成本持续高涨,盈亏也是一个迷。三是人事碰撞,在人才引进、人才待遇、留住人才、团队合作、经营思路、实施对策等方面,线下企业与线上企业是截然不同的,如线上线下企业的员工年龄会差一个辈分,线下零售企业员工待遇低于网络零售企业员工…… 碰撞的结果是:线上企业做线下业务后,主要优势仍然在线上;线下企业做线上业务后,主要优势也仍然在线下。能否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能否做到线上与线下的互补发展,这主要取决于对顾客核心需求的把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