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零售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作者:;出处:《店长》2012年11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一)网络零售发展特点

  高速发展,矛盾凸显,变革深刻。电子商务处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第三产业大幅度提升、人力资源结构发生重大调整,互联网加速经济全球化分工的重大变革,“世界商店”正在酝酿形成。变革的广度和烈度决定了网上零售与传统商贸零售服务及相关规制的剧烈矛盾。

  2012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网络零售市场由创业和风险投资拉动转向传统品牌拉动

  根据调查,2011年,网络零售(B2C)领域风险投资总额达154亿人民币,79家相关企业获得投资。但是,2012年前三季度,电子商务领域风险投资总额仅约为34亿人民币,13家相关企业获得投资。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电子商务股在美国资本市场遭受可持续盈利能力和财务规范性的质疑;另一方面经济下滑对投资信心影响较大。

  2012年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47%,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平台增速超过100%,据业界估测,2012年网络零售额同比2011年增速依旧保持在40%以上,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2011年同比2010年增长了67.8%)。

  网络零售额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大量传统商品品牌企业、生活服务品牌企业成功地开辟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零售的新渠道。

  2、产业增加值向网络营销、技术、现代物流、网络金融、数据等现代服务升级

  2012年,淘宝、天猫、京东商城、当当、亚马逊、苏宁易购、1号店、腾讯QQ商城等大型网络零售企业均提供了开放平台。开放平台包括了网络店铺技术系统服务,广告营销服务和仓储物流外包服务,开放平台为大型网络零售企业带来了高附加值的服务收入。金融服务也正在银行与网络零售企业的联合探索之中。

  网络零售企业的经营方式逐步从零售经营向平台经营、技术和物流等外包服务经营方式升级。如,开放平台对综合型网络零售平台销售额的贡献约达30%,开放平台服务所带来的单位利润往往是自采自销部分的2倍以上。

  3、跨境网络零售提出配套条件完善需求

  据亿邦动力网测算,2011年我国小额外贸电子商务销售额约达100亿美元。除敦煌网、易唐网、兰亭集势、大龙网等小额外贸网站之外,亚马逊、EBAY等美资电子商务网站纷纷在国内布局,帮助中国商品通过电子商务直接销售给全球消费者。在中国商品面向海外市场提供零售服务的平台条件已经具备的同时,香港邮政、比利时邮政、DHL、递四方物流等为跨境网络零售提供了更好的物流条件,支付条件由PAYPAL、西联汇款、信用卡、支付宝等机构提供。

  保持年均30%以上增速的跨境网上零售将对平台、物流、支付结算、海关商检等配套条件及相关政策环境提出更多需求。

  4、网络零售掀起产业链重构升级序幕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作用下,网络零售正在向“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国民经济主要运转环节注入新的增加值。基于网络零售的现代服务业新产业链正在“网络商品品牌、网络零售相关服务、生活服务业电子商务、消费社区”等领域酝酿形成。

  以服装流通为例,传统的服装流通一般通过总代理商、区域代理商、区域零售商(或直营店)、大型商场和传统营销媒体等经营主体完成,基于网络零售的的流通则通常过“代运营商、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商、网络导购服务商或网络新媒体”完成。新的产业链突破了区域和库存瓶颈,环节更少,效率更高,流通服务商的科技含量更高。

  (二) 面临的问题

  1、经营模式尚未定型,商业模式正处于创新和竞争验证阶段,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都位于高风险期。主要表现在:综合网络零售的价格竞争激烈,团购网站大起大落,网络零售平台与商户、物流、金融等企业的矛盾凸显,利益博弈普遍存在等等。

  2、产业链配套体系发展不成熟,迫使网络零售经营企业自建基础设施,拖累产业化发展步伐。主要表现在:自建物流仓储,自建独立B2C网站,自建技术团队,自建设网络联盟推广体系等情况普遍存在。

  3、市场监督管理粗放,缺乏逐步规范的思路和规划,电子商务市场仍未步入规范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没有结合当前市场情况,逐步解决网络经营客体规范的阶段性规划,经营主体法制意识淡薄,执法部门选择性执法现象客观存在。

  4、行政管理和服务落后,新形态的经营主体遇到行政规制障碍,导致企业行政沟通成本增加。主要表现在:税务发票问题;地方利益和责任重新分配在提升地方行政认识的同时,也带来的属地化纳税问题,工商投诉问题;外贸零售商检、通关和结汇等问题。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作者: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