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的财务管理(4)
作者:胡春才;出处:《店长》2012年12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工业产品的产品质量能够不断提升、产品成本不断降低,就是由于统计的精细度在不断增加,从厘米到毫米、微米、纳米……

  前面一篇文章已经和大家分享了门店财务管理的6个方法,本文将继续为大家分享门店管理的另外6个方法。

  方法7——责任到人到岗成本控制法

  这是我们最常使用的方法,我辅导和调研的企业常常采用这一方法。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跟踪,当人们实现或者没有实现成本目标时该如何奖惩,还有必须不断提出改进提升的措施,避免成本控制呈静止状态。

  方法8——源头成本控制法

  工业系统的成本控制有1:7:21这样一个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若是发现一个问题,可能会是原材料选择问题、合同问题、工艺图纸的变更等,此时更正错误需要花费1万元;倘若拖延到生产阶段去解决,此时原材料已加工成半成品、设备均已安装到位,此时的成本就会变成7万元;如果抱着侥幸心理把它延续到后续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阶段,那么代价就成了21万元。由此可以看出,越是在源头采取措施,成本控制的效果就越好,代价也越低。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零售企业,比如生鲜经营方面如何从源头控制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永辉在生鲜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中不难体会到这一点,永辉有700多名生鲜采购,而很多同规模的零售企业生鲜的采购员常常只有二三十名,虽然永辉因此在采购人员的成本上付出很多,但是它们在商品采购成本的降低上则要显著得多得多,从源头采购来的商品不仅品质好,而且大多数时候成本只有后续批发环节成本的1/5-1/2,因而永辉确立了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方法9——统筹综合成本控制法

  对于那些关联因素多的项目,成本控制则必须采取统筹综合的成本控制法,比如门店的防损成本,如果门店的防损纯粹靠增加人工盯防的话,一定难以成功,只有从提高人工防损意识、增加监控设备投入、对损耗点控制流程的不断完善等综合考虑,才可能有效控制门店的损耗及相应的防损成本。

  统筹综合就是综合所有影响该成本项目的因素予以群防群治,实施立体化成本控制。

  方法10——逆向成本控制法

  这是一种不降反增的控制法,我们这里要把握的一点是,这里的绝对成本是增加的,但相对成本最终是降低的(必须要确认在增加成本以后确实能够更大幅度地带动客流量、增加销售,从而降低单位销售成本),此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徽商红府在发展社区超市和精品超市方面采用的就是逆向成本控制法,比如他们2009年的时候就规划门店蔬果经营可以亏损80万元、2010年可亏损200万元,结果蔬果的销售增长了3-5倍。到了2011年,由于生鲜经营量大幅上升,同时生鲜经营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来了,大家都知道买质优价廉的蔬果就去徽商红府,生鲜大大拉动了客流量。蔬果日销量显著上升以后,采购成本迅速下降,因而蔬果经营进入比较可观的盈利状态。

  方法11——效果反推成本控制法

  从最终的效果逐步往前推理,寻求整个成本空间的降低。大润发在2008年前后开发出999元的市场热销电动车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当时市场上电动车的最低价是1200元,而他们经过调研发现,如果能够开发出1000元以内的电动车,一定会在市场上热销。于是他们找到厂家,派出一个团队,跟踪产品从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配送、广告、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压缩成本,最后开发出了999元的电动车,销售额一下子增长了10倍以上,充分显示了效果反推成本控制法的巨大威力。

  方法12——精确度累进成本控制法

  工业产品的质量能够不断提升、产品成本不断降低,就是由于统计的精细度在不断增加,从厘米到毫米、微米、纳米……

  伴随统计的精细度和精确度的不断提升,工作质量的提升方向和目标就越明确,这样成本改进的空间和速度也就越大,比如我们生鲜成本的控制能够从每月控制到多少,演进到每周控制到多少,再演进到每日、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那就意味着企业的生鲜成本控制的精度一定是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