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合一谋发展
作者:周勇;出处:《店长》2013年1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零售,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行业,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零售,经过现代化改造,可以转化为时尚产业,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就是最好的例证。它从售卖牛奶、鸡蛋开始,发展至今,正逐渐演化成为一种信息服务产业。

  目前我国零售是一个承受苦难的“漏斗型产业”,纵向上游产业问题,横向社会领域问题,最终都显现在零售终端。未来的零售应该是一个“服务型产业”,只有让顾客舒心,才能尽享零售的“荣耀”。

  从历史看,近代零售百年发展史,有一个奇特现象:零售的许多重大变革,大都源自零售一线员工,是在得不到老板认可的情况下自立门户最终推动零售业的变革。老板的老化、僵化与退化,是零售业创新发展的最大阻力。

  被誉为第一次零售革命的“百货公司”,在1852年刚刚创办的时候,仅仅是一个拥有4个柜台、12名雇员、经营面积仅为100平米的“小店”。其创办人从学徒开始,在自己的建议遭到老板否定后发誓一定要按自己的意愿创办一家更好的商店。超市的创始人也是在自己的建议被否决的情况下,才选择出走,举家迁往纽约,最后开创了一个零售新时代(但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运气培养出一位合格的接班人。在他死后,他的企业也日落西山)。这是一场永无终点的接力赛,第二棒的较量更加惊心动魄。如果没有小伍德拉夫、小沃森、福特二世、岩崎弥之助这些“第二棒”选手,可口可乐、IBM、福特、三菱这些企业,哪里能够走到今天!

  从战略看:零售要做好4个关键事项,而且顺序不能颠倒:首先要保持在一个道德基准上;其次要关注人而不是钱;再次要做一个商人;最后要引进正确的系统来支持上述的三个方面。即“仁道”、“人道”与“商道”。

  “仁道”从字形来解读,是“两人相亲相爱”的意思。但这两人有上下之分,所以,传统的“仁道”常常是强者对弱者的呵护,最终异化为强者呵护弱者的一种技术,由“道”而退化为“术”,甚至是道德缺失的“邪术”。现代零售业讲“仁道”需要把握两个基本点:对内讲分享,要分享经营成果,不能“有奶便是娘”,应该把人当作人来使用;对外讲诚信,要守住底线,那些顾客看不见的地方也应该做到做好,因为上帝看得见!

  “人道”从字形来解读,是“两人耦合”的意思。这两人可以理解为消费者与零售商,他们有各自的立场,但零售商要“人道”,就必须从细节入手做好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日本百货公司,试衣间备有皮带,供顾客使用;日本的宾馆大堂服务台前放置了一个小矮凳,顾客无须弯腰就可以把小件行李放置在上;中国台湾的7-11便利店备有在雨天供顾客免费取用的餐巾纸。中国古人经商有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先义后利,不言利而利自生!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向古人学习!学习他们对顾客的人文关怀精神。

  “商道”是盈利之道。“商道”以“仁道”与“人道”为基础,才是永续经营之道。

  “系统”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硬件系统,二是软件系统,三是活件系统。硬件与软件的更新换代不仅能提高零售效率,还能彻底改变零售服务方式,给顾客更多的便利与体验,但归根到底是活件系统,即人的系统。

  为了把零售发展成为使人快乐的一门艺术、和谐社会的一个枢纽、受人尊敬的一种行业,零售人需要加倍努力与付出,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感受,更多地关注先进技术的应用,更多地关注合作伙伴与零售员工的利益。

  零售,让生活更便利、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