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社区店业态的发展及前景
作者:;出处:《店长》2013年1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苏果超市助理总经理吴修玉从三个方面分享了苏果超市社区店业态的发展及前景:一是社区业态在苏果超市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二是社区业态在社区商业发展中的作用。三是社区店业态的发展前景。

  苏果超市于96年涉足超市行业,直到2002年前开设的门店都是小型门店,到2002年以后地产的发展使得苏果超市拥有了商铺资源,然后在面积从1000平米到6000平米范围内寻找网点开发项目。苏果开的第一家社区店是在南京的月苑安置小区5000平米的店铺,以生鲜为主,食品种类繁多。有了这家社区店以后,苏果推出了社区业态从店铺设计、标识系统、装修标准、营运管理体系和人才体系的整体规范流程,为后期社区店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经历十年,苏果社区店的业绩每一年都有非常高增幅。

  社区业态在苏果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苏果超市参与市场竞争,社区店往往走在前面,运用蜂窝战术和卡位战术以社区店为先导参与市场竞争。首先是蜂窝战术,当年在南京有一个实力很强的卖场,苏果当时在它边上有两家店,大的是1700平米,小的是1200平米。后来,苏果围绕这家店在周边开了六家社区店,六家店主要以生鲜、家庭快速消费品为主,这六家店现在仍在经营。苏果把竞争对手围在中间,供应链成本并没有增加,但是六家店的品类总和完全可以抵得上它的规模,这是可以跟它竞争的一个条件。卡位战术也有类似的地方,就是一个大的竞争对手在小区边开了店以后,会形成一个次中心,我们会卡主竞争对手的前沿方向,社区店竞争的角色就凸显出来了,而且起的作用非常大。

  社区店业态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当时对社区店业态的定位不像卖场,没有三公里商圈、五公里商圈,我只对周边几个居民小区负责,这是我们在选点和商圈定义的时候就划分好的。社区店日常品种的配置、结构的组合总是以固化的几个小区居民消费层次和需求为主,所以它对社区商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能够满足这个社区居民的家庭日常消费。对于生鲜,我们提出大厨房概念,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会不停组合,不停引进新品。我们做生鲜的时候有一个参照点——农贸市场,但又比农贸市场卫生、有保障,陈列也更讲究科学,相比农贸市场更会照顾一部分高端消费,如为上班族提供包装好的菜。社区店业态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1.完善社区消费配套服务

  社区商业对网点的商圈要求很高,但是对物业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如果网店周边没有那么多居民,就不会去开店,这种情况下的社区店的使用率不是太高。有一些门店比如前瞻性的店或者预先卡位的店我们可能会做小。

  选择好网点以后,一个6000平米的店,我们会拿出1、2000平米来做配套,所以现在很多店都配有洗衣店、药房、手机充值网点、水电气缴费等基础设施,同时也会配备一些小吃、快餐。社区店不需要非常大的停车场,只要能保证自行车有地方停就可以了,可能一部分门店会适当考虑停车问题,但不作为硬指标。另外,很多卖场包括外资卖场现在也开始在市中心区布点,从物业单位成本来讲,在市中心区布点的成本肯定比我们高很多,我们卖的都是快速周转的商品,从回报率和现金流来看都优于外资企业市中心店。我认为苏果在社区周边做社区店,其优越性比大卖场更强。

  2. 带动周边的商业和配套服务

  南京东郊小镇,开店之前这个地方入住的都是小年轻,总体来讲人非常少,它有一个街区,在小区做配套建设的时候就设计好的。在苏果开业之前,这一街区总共就开了三家店,但是苏果开业以后,这个小区的其他配套都跟上来了,包括夫妻店、小吃、干洗店等等。现在在南京甚至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概念和一种固化模式,就是社区店能够满足你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东西,至少能够感觉到有这个店以后他的生活就有保障了,而开发商有商铺开发出来的时候,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苏果,如果单体不大的话一定会让苏果社区店去开。在南京,一个开发商弄出来一个小区以后,一般都是苏果先入驻,然后带动其他商业。很多开发商还没和苏果洽谈就先打出苏果社区店会入驻的招牌。

  社区店在社区商业的发展前景

  苏果在零售行业发展二十多年,做社区店这个业态也十几年了,对于这个业态从早几年的疯狂的客流到前两年开始转入低谷,到这两年经过大范围调整以后所呈现出来的希望,这一变化苏果人是深有体会的。以前店长们感觉到人流非常旺,但是实际上客单价非常低,连续四、五年来客单价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在客流上却又出现一些问题,不断下滑,尤其是老店(独立商圈里的店可能会好一些),这也是苏果甚至是整个社区店业态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苏果通过改造和创新,能够感觉到这种业态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苏果操作了十几年的成熟的模式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首先是社区店业态的定位,不能和旁边的大卖场单打独斗、硬碰硬,它的定位是否符合周边这几个小区的居民消费习惯很重要,同样重要的是门店的商品品类要不断做调整。顾客在变,如果经营者不变,肯定会被市场抛弃。所以经营者在定位商品结构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需求不停变化。第二是结构,原先苏果在店铺设计上,以生鲜、食品、百货为主,希望品种越多越好,满足单纯购物方面的需求。但是现在要有转变,就是在配套方面一定要齐全。现在南京的小朋友都已经拿公交卡买东西了,所以社区店要跟得上整个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就是在物业的选择上,苏果到现在为止对所有社区店的物业要求就是荷载,然后是顾客通道的安全。只要满足基本的商品结构的陈列,社区店就可以开了。所以在物业选择的灵活性和网点资源上,社区业态是有优势的。

  商家在选择做社区店这个业态的时候,首要目标一定是赚钱,而不是公益性的专门为社区服务。那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赚钱呢?首先要有一个强大的后台保障,从供应链到管理都有保障,否则成本是降不下来的,甚至比个体单店运作成本都要高。如果有了规模化、标准化的保障,就能把这个成本降下来。再从资源上讲,因为苏果经营的品类相对比较集中,所以周转的量和规模都比较大,在局部区域与大的卖场和供应商的谈判能力是一点都不低的。最后就是在管理成本上,大卖场管理层面的成本一定要比社区店高,因为它多一个层级,而且越是往上的成本越高。这三个方面对社区店的运作是有好处的。

  社区店的发展,从顾客购物频次来说,以生鲜为主的社区店,根据中国的消费习惯,不可能没有客流保障。虽然实体零售受到电商的冲击,但是每个人还是有交流的需求,社区业态提供了这样一个交集点,所以消费者还是会下楼买东西,这个业态的发展是有空间的。

  从社区业态的适应性来看,其适应性是很强的。苏果社区店不光在大的一、二线城市居民区里花开遍地,在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县城也开得很多,现在江苏只有两个县没有苏果社区店。在大城市的大社区里,苏果社区店是为这个社区居民服务的,但到了县城,苏果社区店往往能够成为一个县城的聚集点,成为一个县城的集中地。

  从市场前景来说,社区店还是有很大空间和利润支撑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