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售人问零售人 | ||||||
| 作者:《店长》编辑部;出处:《店长》2013年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问:超市好邻居:日平均营业额1.5万,按15%的利润(一般乡镇超市能做到15%的利润就是非常不错的了,大多乡镇超市的利润都在10%左右),每天2250元的盈利,房租每年33万。员工按20个算,每位员工月工资2000元,每天房租加员工,成本就是2249元,再加上工商费、税务费、消防费、卫生费、办证等,这样的超市盈利点在哪里? 答:张青山(西安纳尔森商务信息咨询公司总经理):按照你的计算,不就是在保本点嘛?不过你还应该加上水电费、设备折旧等等,所以每天2-2.5万是应该的。 答:周勇(上海商学院教授):这里的15%应该是毛利率。这里最关键的是员工人数、租金、毛利率三个变量。乡镇超市最好实施委托加盟,一个家庭夫妻搭档,招聘几个短工,这样可以大大节省人工成本。33万元一个店面的租金有点贵,面积不必太大,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网络代购服务,如果把乡镇超市作为沟通外面世界的桥梁,商品组合可以加宽加深,毛利率自然也会有所提高。15%的毛利率越来越难以维持经营,应该通过商品结构的调整,提高到25%左右。如果店面较大,不妨把超市开成组合店,如理发店、电脑维修等,使其成为乡镇的聚会中心,以次带动客源。另外,每天应该有打折促销活动,把保质期短的商品都通过促销派送出去,如每天送300元,一年送出约11万,如果能带动100万元甚至更多的销售,那也是合算的。 问:辉太狼:年底员工不好留,有什么妙招吗? 答:阿图(资深商超人):事情的出现,总会有因果关系。年底员工不好留,其实就是过完春节之后员工跳槽率比较高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单单存在于超市,也同样存在于百货商场。这个时间节点出现这样的现象,与我们的传统观念和员工本身有关。一方面,一部分员工会选择安稳到年底,不想放弃年终红利或者其他奖励;另一方面,企业在年底基本保持人员的满员配置,没有用工需求。而想要留住员工,当然与企业自身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想要留住自己中意的员工,让其不想走反而想留是要有一定的策略和付出一定代价的。 1、待遇留人:出来打工,为的是薪水。周期内同样额度的员工薪水的发放,要采取朝三暮四的原则,这样会有很好的心理接受,不至于出现期望落差,滋生不满,导致产生另谋高就的念头。 2、环境留人:现在的员工,特别是以90后为主的零售终端前台导购,他们的心理感受较为敏感,抗压能力相对较差,个性张扬,对于其他方面如薪资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年龄层员工要弱。而80后、70后员工,相较于精神需求,他们更看重物质上的满足。根据不同的群体,营造相对应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 3、愿景留人:所谓愿景,是指为员工解读企业的发展规划,让他们看到公司的美好前途,并在这种美好前途的规划里,体验并感受到一种文化和心理认同,并最终产生归属感,不愿离开。 4、远景留人: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为每个员工提供一个公平的,可以经过努力和拼搏达到的晋升、加薪、福利的机会,哪怕幅度很小,也让大家为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而感到满足,从而更有激情和希望地投入工作,不生二心。 答:董启华(某百货培训部部长):对于员工的去留问题,我个人认为:不要采取强留的办法,任何一个人都有选择做什么工作、在哪里工作的权力。当一个员工开口向你提出要走的那一刻,你倒不妨坐下来听一下员工怎么说,有时一个离职员工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往往更加趋于真实。 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不少管理者往往一听到员工要辞职便心生厌烦,认为员工吃不了苦,不合群等等。那么,我想问一问:你在你员工的心里究竟是一个领导?还是一位兄长?还是……?如果领导是一个清楚自己角色的人,那么就能够把握住员工最真实的想法。我想说的是:别只是想着留下员工,如果只是为了留住而留住,你将失去更多。与员工的沟通之中,关键是能够从员工的去与留中认识到企业、团队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这不只是提升自己团队凝聚力的一个捷径,更是提升自己个人领导魅力的契机。 答:周勇(上海商学院教授):对待员工的手段越少越好。 办法一:春节前发50%,余下的50%在五一与国庆各发一半。 办法二:端午(0.5)、中秋(0.5)、圣诞(1),加起來两个月工资。年终全体員工再领几个月薪水。节日另发提货券若干:端午2000、五一2000、中秋2000、生日1000、农历年3000、咖啡券每月10张。 哪一种办法更好?其实,每一个企业、单位都有着一个持续整顿的过程,老板们试图感化那些“他一转身就会投机取巧的员工”,但直到退休,都没有办法改变他们。为此,有些老板不得已用了一种办法:骂人!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叫那些无法改过的人走人! 问:阳光:县级市场的品牌商场,单层面积3000平米,四层楼,经营业种应该如何定位?目前:一楼门店、化妆品、鞋;二楼男装;三楼女装;四楼床品、童装和美食广场。另外:长方形楼体,两侧边柜,中间为中岛,动线为一周式,中岛区域如何设置较为合理? 答:阿图(资深商超人):具体定位不但要考虑到县城的消费力、人口、经济结构、消费习惯,也要结合竞争对手的定位和规模及经营状况进行确定。单层三千平米的面积,在县级市场算不错的物业结构了。一般的定位是一楼金银珠宝、化妆品、超市;二楼女装;三楼男装、羊绒羊毛、运动;四楼童装、床品、小家电和美食。其中,北方百货多是在一楼做超市加外围金银珠宝、化妆品,而南方百货多是鞋类、皮具,加金银珠宝、化妆品。 个人认为,在县级市场,定位一定要做本区域的中高端,无论是品牌结构和氛围布置,都要做到最好,这与百货的消费群体和会员维护有关系。当然,如果有体量超过你一倍或者以上的,就需要考虑错位经营,填补中档消费空白了,否者很难取得竞争优势。 问:贵夫人美妆:县级日化店两家,目前盈利情况还可以,当地竞争不算激烈,想要进一步发展。经营面积40-50平米,工作人员一共6-8个,现在想要找经理。是招两个各管一家店,还是招一个管理两家,有何利弊?薪资范围应该是多少?招聘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从什么地方找?当地还是更大范围? 答:张青山(西安纳尔森商务信息咨询公司总经理):经理不是店长,当然是一个人管两家了,本来两份工资,现在1.5份就够了。薪资范围随行就市,不要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原则上县里也招不到特别好的经营管理人才,但是一二线城市里的精英也不愿去县里,所以还得在本地找。如果能找到见过世面的回乡的经理就最好了。 问:家家福:帮一位同行咨询。同行的邻居打算转行,店里的一些商品打算处理给同行,因为彼此关系还不错,也不好拒绝。但在接纳邻居商品的同时,同行有点担忧,一是质量是否过关?二是保质期问题。商品价格应该怎么算才好?是否还有其他方面需要注意的? 答:张青山(西安纳尔森商务信息咨询公司总经理):先盘点,然后统一一个折扣率,当然要看质量和保质期。不是自己需要的就做一期特价处理。 问:阳光=温暖:在单店操作模式的中小零售企业采购环节中,怎么做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毛利? 答:阿图(资深商超人):仅以自己开过的单店经验,与你分享如下: 1、大路货,也就是我们说的知名品牌,如蒙牛、伊利、康师傅等等,这部分商品毛利控制的死,空间也小,所以进货上多以少进多批次进为主,这样会保持商品日期新鲜,也会降低库存货品临期、过期风险,避免给供应商造成麻烦,影响以后的合作和政策索取。另外,进货频率高也会给消费者和供应商产生良性运转的好印象,当然,重大节假日厂家统一活动除外。 2、其他食品,就是二线三线的品牌,过期也可以退货的,可以通过大量进货压低进价,保持毛利,并进行跟踪。看临期就赶紧联系厂家调换或者退货。这类商品库存压力小,量陈可以推升销售,保持毛利。也可以与一线呼应,营造好的购物氛围。 3、洗化,我之前操作洗化,多是进促销包装的礼盒,然后拆开了零卖,这样会实惠很多,如果同价的话,毛利高的不是一点两点。 4、小百货,我都是进市场上不常见的东西,量小,常补,这样可以保证毛利,也不至于落下东西贵、黑店的骂名。另外,有些超市喜欢进档次低质量不算好的小百货,个人觉得这样不好,劣质的货品路边摊都有,这就相当于给自己增加了竞争对手,优势也没了。我提倡进精致的商品,质量好的,这样价格提升了,顾客投诉也少,口碑也好。 问:道心:居然之家,天津店,主要品类如下:油漆涂料、电工电料、家杂用品、园艺、板材、工具、装饰五金、厨卫五金、水暖管件、基础建材。实际经营情况:涂料和电料销售占比最高。未来哪些品类更有发展前景?电商会对哪些品类产生巨大的冲击?未来超市想搬到网上销售,有哪些途径?建材超市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张青山(西安纳尔森商务信息咨询公司总经理):居然之家可以考虑学习百安居和东方家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答:周勇(上海商学院教授):当前建材超市最大的问题是质量与价格都比较混乱,建材虽然也可以网上买,但顾客需要实样体验。以下几点供参考: (1)品类多,要齐全,尤其是配件要到位,这样才能给顾客专业的感觉; (2)专业性强,诚信经营与服务营销很重要,要培育专业顾问队伍; (3)硬装的季节性强,强化家居用品与软装商品,以便减少季节差; (4)弱化供应商品牌,强化品类陈列,主题营销; (5)配置食品餐饮营业部门,让顾客更舒适地随意购物。 问:槑槑:在超市生鲜区划200平米做水果批发,是否可行?如果操作的话:A、对零售会不会有影响?B、价格做到什么样才能有市场?如果与零售价格相差太大,顾客会不会有比对心理?C、是否有目标消费群? 答:张青山(西安纳尔森商务信息咨询公司总经理):200平米怎么就不行?我们150平米便利店还做生鲜呢。生鲜价格低就有市场,但是新鲜更重要。问题是谁需要到超市批发水果呢?你的客群在哪里呢?恐怕培养期很长很长!春节可以试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