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市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怎么办(下) | ||||||
| 作者:张青山;出处:《店长》2013年1月号 总第34期 | ||||||
|
||||||
|
西安最有名的小吃"凉皮",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都是一块五一碗,但是这三四年,迅速涨到三块五一碗,有的还有七块钱一碗的。纯靠人力的产品会越来越贵,这就是趋势; 同样的一群技能较低的员工,通过流程细化和培训,就可以让他们分工协作,完成高水平的复杂工作;我们极力主张建立生鲜配送中心,因为它会集中清洗、分拣、分割、包装、贴码等等一系列商品处理工作,能大大降低企业的整体人力成本,简化门店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提升毛利率。 更少的人,更高的待遇 我们必须面对人口红利结束和高人力成本期到来的现实。西安最有名的小吃"凉皮",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都是一块五一碗,但是这三四年,迅速涨到三块五一碗,有的还有七块钱一碗的。纯靠人力的产品会越来越贵,这就是趋势。 我们都说超市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超市还有一个别名,我们都忘记了,叫做自选商场。我们去国外看人家的超市,服务人员很少,除了收银员,就看不到什么正经的营业员。有的只设自助收银机。发达国家人力成本高,所以在使用人力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节约。我们国家人力长期处于较低的状态,所以导致我们习惯于人海战术。现在看来,这条路要走不通了。 还有人说,营业员多,是因为顾客需要提供服务。我们国家的顾客似乎是比较懒惰的,习惯于叫别人服务而不是自己动手,哪怕商品上有说明,他也要叫来营业员介绍一下。 其实顾客也在成长。顾客对于商品越来越了解,越来越熟悉,自主购物的行为就越来越多。比如网购,没有营业员,虽然有客服,但是很少用到,那么顾客是怎么购物的呢? 还有人说,没有促销员商品就不好卖。那么如果每种商品都没有促销员呢?会怎么样?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增加商品描述,增加互动式终端,来帮助顾客了解商品。比如商品信息查询终端来显示商品属性、特点,使用方法,比如某种蔬菜的烹饪方法或者某种咖啡豆的产地和口味?比如卖场内的电子显示屏,可不可以代替员工的叫卖?把人力的使用,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升人员的工资,提升单位时间内劳动生产率。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麦德龙减少了商场楼层经理和主管的职务,一个管理人员,被赋予管理更多部门的职责。 当然,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还需要寻找更高技能的人,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减少了用工数量,但是我们提高了单个人员的工资标准。 多年以前我们国家有400万常备军,还有数量庞大的民兵。但是这并不能够保证我们能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通过削减军队数量,提高军人素质和装备质量,才可以应对现代战争的威胁。难道我们的超市不是这么一个现状吗? 大量使用低素质人员导致我们的管理、营销、服务始终处于较低层次,低技能的人员带来低效率。一个月薪2000元的营业员与一个月薪1000元的营业员,所表现出的工作态度、技能、业绩是一样的吗?我在基层的时候看到一个好营业员可以同时接待3个顾客,而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可以同时处理多项任务。高素质的人就像四核处理器,当然需要更高的价格。 让蚂蚁吃大象 我们当然不能指望所招收的员工都只能是高素质高技能的。总有一部分员工是技能不够高的。这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对流程不断细化,标准化,简单化,图表化。比如我们在做流程改造的时候,把一些原理性的东西做成漫画,通过这种生动的形式让员工了解和掌握内容。再比如把复杂的描述简化成表格,你只要填写正确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和判断。像卖场营运标准检查,细化成几十项表格,做对了就打个勾,做得不对就打个叉,这个谁都会。 培训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培训往往不能产生直接的效益,但是如果不培训,这种损失是存在而不被重视的。 企业对于培训,目前往往停留在开拓眼界上,停留在对于部分员工而不是全体员工上,停留在某些人传授给某些人这个范围里,而不是全阶层的,全员培训、全体参与。培训也是一股风,不是持之以恒的工作。思想培训,不注重技能培训。所以培训的效果总是打了折扣。 如果我们细化、标准化、简化了流程,而且通过流程培训让流程深入人心。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使低技能人通过组合完成复杂的工作? 有的超市熟食做不好,我们想这么多的员工不可能没有一个会做熟食的吧?通过熟食制作大赛,选出了优胜者,授予员工培训师称号。让他去传帮带,并且总结出一套熟食制作标准。制作者自己做的标准,往往是简单、形象、易行、有效的。再通过身体力行的培训,就可以带动一批人成为熟食制作的能手,从而改变熟食经营的现状。 同样的一群技能较低的员工,通过流程细化和培训,就可以让他们分工协作,完成高水平的复杂工作。 集中优势兵力 我们在重庆南川和永辉打仗的时候,我发现永辉的肉类部门非常有特色。其实就是恢复了农贸市场的特点。柜台前的横梁上挂了一排猪肉,现割现卖红彤彤的煞是好看,很吸引顾客。 但是这种猪肉分割售卖的方式,一是需要大量的分割师现场分割,二是无法进行更为精细的分割,导致毛利损失。所以当时我断定,永辉在人力成本和利润上会遇到很大的挑战。这种分割方式,不是我们学习的目标。 我们应当把有限的分割师集中使用,比如集中在生鲜配送中心。这样他们不承担销售任务,只是专业的分割,水平和效率都会更高,分割也会更为精细,利润也会更高。然后我们通过冷链配送到门店,门店只管陈列和销售,因为都是成品,所以卖场员工不必和顾客做过多的交流,会大大地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利润率。 我们极力主张建立生鲜配送中心,因为它会集中清洗、分拣、分割、包装、贴码等等一系列商品处理工作,能大大降低企业的整体人力成本,简化门店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提升毛利率。 至于顾客的习惯问题,只要我们坚持,顾客的习惯总会养成的。即使有人用永辉这样的办法来和你竞争,因为成本的原因,从长期看,他也是坚持不下去的。写到这里,我顺便查了一下,结果是:永辉今年前三季度,尽管新开店和销售都有所增长,但是净利润同比下降9.8%。 作者系纳尔森(香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