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赌与道歉
作者:蒋美兰;出处:《店长》2013年1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最有效化解公关危机的做法,本就不是全盘否认,反而是全盘承认。让人没办法再跟你玩下去。

  2012年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年,微信起来了,微博变淡了,线上笑了,线下哭了,而就在双十一淘宝+天猫,单日营业额破191亿后,当初听起来极为蹩脚的“天猫”居然也瞬间变得霸气了许多。当11月底,阿里巴巴集团宣布,2012年两大商城(淘宝+天猫)仅用了11个月就破了万亿业绩后,就算改名为“地鼠”也没人会笑你了。这是个业绩治百病的年代,业绩为王!

  光环尽在线上的同时,万达集团总裁王健林提议与马云对赌,如果10年后,线上零售业务市场占比超过50%,他给马云1亿元!这场听起来极具争议的赌注,结局注定无言,不会有赢家。

  对于线上线下,我们最该追问的是:未来何为线上?何为线下?随着移动端支付业务的普及,线下虚拟购物的技术与模式日趋成熟,所谓线上购物,只是我们购买商品的通路之一,不存在所谓真正的线上或线下,其间界定将会越来越模糊。

  这场赌局已颇为精彩,而平安夜的一场媒体官微大战更称得上是年底的完胜大战了!

  事件的主角是微博里拥有600万粉丝的平面媒体@新周刊,以及当时粉丝不到10万的@网易新闻客户端。事件从抄袭风波演变成风度之战,最后“10万粉丝”完败“600万粉丝”。@网易新闻客户端横空出世,危机公关的典范就此而生。

  话说12月24日下午4点,@新周刊发出一则微博如下:

  “连APP内容都抄袭——@网易新闻客户端,你们的“娱乐BigBang(第五期)”,全面抄袭新周刊官方客户端原创的“情色香港”专题,不署名、无出处之外,生截硬接,颠倒乱插,全中国新媒体的智商都被你们拉低了!”

  这封气急败坏的指责之文,在6小时之后被@网易新闻客户端登出的长微博击败,像中了化骨绵掌,缓缓倒下。

  这篇微博的转发语极为简单:“一封致歉信,@新周刊”。

  附上的长微博,全盘承认新周刊所提出来的指责,诚心诚意道歉,同时也说明抄袭的内容完败于原文,并强调此编辑不是临时工,而是一名正式的员工。最后,引用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名言:“你不是你笔下的人物,你笔下的人物是你”,说明抄袭行为完全不可取,并希望博友能够去下载新周刊的客户端,结尾再加一句:新周刊,我们真的很喜欢你们的文章!

  瞬间石化!

  最有效化解公关危机的做法,本就不是全盘否认,反而是全盘承认。让人没办法再跟你玩下去。

  被反将一军的新周刊居然没有当场接招反击,而是选择了道晚安,睡觉去。次日早晨9点半才发出了收到道歉函的声明,并且再加一番嘲讽,指出网易新闻客户端的“这份聪明不在公关而在内容,则必不致此”!

  事情至此,胜负大逆转。原本该被千刀万剐的剽窃方——网易新闻客户端反而成了赢家。

  先看关注度。拥有600万粉丝的新周刊的第一次谴责声明,共引起1000多次的转发,而当时粉丝不到10万的网易新闻客户端的道歉函,在深夜的10点发出,2小时内转发即破万,隔1天,转发轻松破34000多次,人气直线上升。不但粉丝迅速增加到近12万,看客们更是纷纷按赞,觉得他们呈现出最佳风范,包括李开复、薛蛮子、徐小平、杜子健、蔡文胜在内的众微博大号纷纷转发,表示支持或没见过如此诚恳的道歉函……许多人更是感慨,一定要知道这么棒的文章出自谁手(后被证实执笔者为@何宽)?

  而新周刊第二封表示收到道歉函的微博,共引发6000多次转发,大多数的网友认为虽然新周刊是正义的一方,但回答却有失其大家风范!

  整件事,该赢的没赢,该输的却没输。

  两方的处理手法及一来一往的速度与风度,堪称近期危机公关中的最佳案例!

  这个年,打赌的赌局没结果,正义的一方没有胜利。2013年,你好!欢迎到来!
    作者系费睿网络科技CEO
    新浪微博:weibo.com/milan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