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售之恒道与变术 | ||||||
| 作者:倪敏;出处:《店长》2013年2月号 总第34期 | ||||||
|
||||||
|
《零售之道与术》,胡春才老师的新书,他的第一本书。认识胡老师已有数年,他的勤奋和志向一直令我敬佩,也一直自叹不如。更使我敬佩的是,即使他获得一定成绩,取得我们所谓的一些成功后,他依然勤奋,这是更多人难以做到的。这里面必然有恒定的东西在支撑着他,也许就是“道”,让他心中保持确定的一个目标以及永不熄灭的信念和行动。
胡老师出书我一点也不奇怪。在联商博客的博主中,他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坚持定期更新文章,坚持原创,坚持把自己所知尽情表达,然后汲取新的营养继续传达新知、新的感悟的人。因为一路在看他的文章,也看到了随着文章的累积,他的行文表达越来越顺畅流利的过程,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吧,这就是成功的路径吧,这就是天道吧——天道酬勤。 也看过不少其他零售类的书籍,就我的阅读感受来说,《零售之道与术》一书最大的特色之一是除了理论和案例的阐述,融入了非常多作者自身的经历、感悟与观察所得,书中所说,亦是作者自己在真正践行的。 此书分为道篇与术篇,就我的理解,道为人道,稳定不变,是根基;术为工具和方法,应势而变,是创新发展之利器。人道,就像稻盛和夫所贯彻的“何为正确的做人准则”这一基于人原本拥有的良心的原则,秉持的是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慈爱相待,仁者无敌;平等相待,心中无敌则天下无敌。 稻盛和夫说,经营者必备的三种力量是自力(自身具备的能力和力量)、第一种他力(得力的副手和全体员工的力量)、第二种他力(宇宙、自然之力)。自力,打造成功的自我,要坚定,要保持学习,提高境界,无论企业制度和机制再完善,一定程度上,人尤其是老板的境界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边际。员工之力,打造成功的团队,培训员工,激励员工。步步高、兴隆大家庭、海底捞、胖东来、大润发等,都是在薪酬福利、人际氛围、员工成长等多个方面做到了一定的用心,比如像本书中提到的兴隆大家庭,安排员工的娱乐休息、家人旅行,其掌舵人李维龙后来每年的重要工作就是设计更合理有效的薪酬和人力体系,激发员工,力求人尽其智。自然之力,其实就是佛教中所讲的因果。 术篇中,胡老师主要讲了精细化管理和精确营销,这应该是很符合当下零售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胡老师为精细化管理下了一个定义: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由目前现状通往更精确、更细微、更协同,从而更有竞争力的一个持续优化的管理推进过程。此外,还阐述了怎样推进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点,并强调了信息化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我理解,精细化犹如匠人的技艺,需要一点实心眼,需要一针一线,需要一些科学,把事情做到极致。在这一点上,虽然大润发早期“出身于纺织企业”,一开始零售经验不足,但除了直接学习他人优点之外,工业基因的导入反而有利于做好精细化。 无论精细化管理,还是其他经营之术,可能还是要注重灵活性。比如,以企业组织形式来说,海星式组织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如果能成功建立这种模式,企业就能像海星一样,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胡老师也提到,精细化管理追求数字化、精致、细微、协同的最基本理念则是一样的,但具体也因企业而异,因企业的发展阶段而异,他同时强调,抓细节并不等于精细化,有效的细节才决定成败,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关键落脚点在门店。 如果说本书有什么缺憾的话,我觉得可能是个别表述有重复的地方,例如:关于人材、人才、人财的表述,丰田汽车的例子,山姆沃尔顿的例子。不过,转念一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个优点。因为“重复”的力量也不可小觑,价值观的贯彻就需要重复,想把一个正确的方法教给别人也需要重复,有信仰的人们相信的愿念的力量也是不断祈愿。就像王家卫最新上映的电影《一代宗师》里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作者: 胡春才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