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政对零售行业的指引
作者:王蓁;出处:《店长》2013年3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2013年的中国将会面临出口产品增长乏力,国内整体经济形势困难、居民消费增长趋缓等诸多难题,中国的零售企业在新的一年里更是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2013年新春佳节已过,每个零售企业和门店都要开始规划或者已经在进行2013年的工作计划。

  我们各位在做计划或者规划的时候往往要看清形势,预计未来2013年的情况。从2012年末至今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我们能够从这些文件中了解一些发展方向,或许对各位的2013年有一些借鉴意义。

  从《国内贸易的十二五规划》中我们能够看到预计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万亿元,未来5年的增幅将会在15%左右,这与之前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有所不同,以往的零售总额增速基本都在16%以上。且这15%的预计增幅的主要动力并不是传统零售企业,传统零售企业的增速预期将会在10%甚至以下,而电子商务是未来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增长点,预计增幅至少在30%以上,这与年初著名的马云与王健林二人的“亿元赌局”的争论点类似。未来的零售行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电子商务模式的冲击,虽然电子商务不可能取代传统行业,但是未来的电子商务必然会成为商品流转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否成为主流,我们要拭目以待。马云曾经说电子商务不是创新了一种商业业态,而是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如今电子商务的影响力从宏观上看2012年淘宝网销售额过万亿,从微观上看,越来越多的品类销售重心在向电子商务转移,除了我们最初看到的图书、音像、手机、电脑、婴童产品,在2012年化妆品、服装、鞋帽、家居甚至食品的品类都在快速扩张。根据Kantar World panel的统计,消费者在2011年通过网络平均购买3个品类,到2012年则增长到接近4个品类。此外更多老年及低收入家庭也加入了网购人群,老年家庭在2012年网购花费金额增长率比所有家庭平均增速高出68%。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力我们不得不关注,同时更要懂得如何去应对,电商企业常常关注的流量、转换率、成交额等数据与传统零售商的客流量、客单价、提袋率是一样的,但是电商的数据分析能力远远高于传统零售企业,在电商企业,他们能够完整地描绘出一个消费者的购物历程,并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说这种销售模式有很多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需要传统零售企业学习和研究。

  同时,由于电子商务在2012年的促销大战连连,“假摔”的负面影响很大,相关部门也已经出台关于电子商务促销备案的机制,相信会对这个疯狂的电子商务市场进行相应的管控和监管。

  2013年也是“十一五”期间的部分政策的最后一年,除了“万村千乡”、“农超对接”、“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等相关政策在“十二五”期间仍将会继续执行外,“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的惠民工程将会结束。这对众多传统零售企业来说可能是有喜有悲,传统零售企业仍然是农产品销售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其肩负着农产品流通、农产品质量监控、农产品终端加工服务等重要工作,这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推进,仍将引导传统企业在生鲜农产品经营上增加关注度。如今,零售企业在生鲜产品加工、流通能力方面的好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门店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各个零售企业还是要苦练生鲜经营啊。同时,由于家电补贴政策的结束,更使得已经消费乏力、销售趋缓的家电市场雪上加霜。随着“十一五”期间的家电补贴的大力推广,二级城市的家电产品大幅更新,这是未来将重点依靠二级市场提升销售的大型零售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未来卖场的家电产品在普通家电产品上应该注意收缩产品线,加强新产品、新品类的衍伸,给家电品类带来新的活力。

  除了“十二五”的相关指引外,国家对于零售企业的监管、控制和企业的发展推进也提出了一些办法,其中包括零售商与供应商的监管,这可以说是老调重弹。可以说最近十几年政府都在要求零售商与供应商公平交易,公平竞争,规范经营,零售商不得拖延支付货款、克扣挤占供应商货款等行为。这一行为虽然在电子商务的部分企业也已经有所抬头,但是总体来看,电子商务企业的零供关系要好很多,其商业规则也更加合理,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人说电商企业要比传统零售更规范的原因。这一点确实需要传统零售商进行改善,毕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大型生产企业或经销商已经在尝试网络的O2O预定模式,这将使得供应商直接面对消费者,而中间的服务成本也将随着电商渠道的低成本运作而更加低廉,上游供应商的天平可能会倾向扶植电商企业。

  另外,关于购物卡实名制和银行刷卡费降低这两项都是与财务管理有关,降低银行刷卡费直接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提升了企业的税后净利,而购物卡实名制进一步规范了零售企业的购物卡管理制度和流程,同时有利于国家打击贪污受贿,有效管控。年初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政策也是对这一方面的管控,对高端餐饮、高端烟酒、高端服饰奢侈品的消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零售企业管理者在商品品类规划和设计上,需要增加更多贴近民生、切实提升消费者的生活水平的消费品类,为2013年的销售增长寻求更大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