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零售商借征税“反击” | ||||||
| 作者:;出处:《店长》2013年3月号 总第34期 | ||||||
|
||||||
|
电商业界的共识是,中国电商领域最终只会留下三家平台公司。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呼吁“电商征税”让阿里系电商的改变“玩法”已迫在眉睫。而对京东、苏宁、当当、亚马逊中国、易讯网、1号店、国美商城等仍徘徊在盈利大门之外的一众电商而言,2013年则意味着已进入生死攸关的“抢三争夺战”。 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似已一片“血雨腥风” 年初经历去年电商惨烈价格战的B2C电商们刚刚全部为必须发力的全品类、开放大平台谋局布棋——京东宣布融资、苏宁转型云商、阿里巴巴大动人事、亚马逊中国踢掉CEO……大动作大改革大幕刚启,电商却集体被架上了“店商”造的“擂台”——来自传统零售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如同一场“预谋”般集中火力向电商“开炮”,“C2C征税、VIE监管、假冒伪劣规范”等偏偏都正中电商“靶心”。 电商业界的共识是,中国电商领域最终只会留下三家平台公司。此前,阿里系电商的“一家独大”让马云一度放言“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如今,全国两会体制内呼吁的“电商征税”让阿里系电商的改变“玩法”已迫在眉睫。而对京东、苏宁、当当、亚马逊中国、易讯网、1号店、国美商城等仍徘徊在盈利大门之外的一众电商而言,2013年则意味着已进入生死攸关的“抢三争夺战”。 淘宝的“外忧”:店商“发难” 被张近东、王填等借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职务“发难”的马云会否有些后悔当年放弃争取人大代表的选择? 过去一周以来,虽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身先士卒对两会代表委员的“电商征税规范”建议或提案予以直接回应,淘宝卖家纷纷群起反对征税,并打出“现时期征税是扼杀年轻人就业和未来”的创业牌,但对电商征税监管的两会呼吁仍在持续升温。 除全国政协委员、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近东,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步步高商业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等两位传统店商大佬呼吁电商征税监管外,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合肥百货(000417)大楼集团董事长郑晓燕也在3月10日向全国两会提交“电子商务立法征税”的建议,其他中国商报记者采访的传统零售业代表委员也都无一例外地积极回应力挺对电商的征税。连新晋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QQ之父、腾讯CEO马化腾也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商C2C应像B2C一样纳入监管征税,只是征税时机还需斟酌考虑对年轻人创业支持的因素。 3月7日上午,王填更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他对“电商征税立法”在今年年内出台非常乐观,“国家税务总局对我的建议的回应是国家税务部门从来没有说过对电商不要征税,完善电商税收征管已经被纳入国税总局2013年工作要点。” 而王填的话音刚落,国家税务总局果然很应景地在当天公布了《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宣布将从4月1日起推行使用网络发票,并试行电子发票。虽然中国商报记者通览该办法全文未发现有对C2C电商征税的规定,其只是对现有征税对象的发票规范之举,但还是被诸多舆论视为个人网店征税的“前奏”。 但不管怎样,代表、委员们的“炮轰”还是实实在在击到了电商业老大阿里巴巴的“痛处”。 尽管自2011年起,马云就一直通过提高服务平台收费等“新规”清理中小商家,多次调整、优化,但依然没有彻底改观淘宝网C店水货假货颇多、质量参差不齐、渠道杂乱的牵扯问题;而C网店一直因为无税收的政策优惠使得淘宝网的价格优势相比众B2C电商遥遥领先。 目前,据易观国际的电商B2C市场报告,2012年全国网络零售B2C交易规模达4792.6亿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99.2%。其中,天猫商城、京东商城、腾讯、苏宁易购依次占据市场份额前四位,市场占比分别为44.1%、16.0%、3.8%、3.5%。 据电商业观察人士鲁振旺分析,尽管目前阿里系天猫商城是价优品正并遥遥领先的优质B2C电商,但其依赖淘宝网C店的巨大流量支撑仍是事实。 电商行业的主管、监管部委——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姜增伟、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全国政协委员周伯华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也都表示,电子商务市场的大方向还是“放水养鱼”,规范以发展为前提,但他们同时释放的信息也是,对电商的规范和公平竞争也是必然的趋势,“免费大餐”不可能一直持续。“那是对超过八千万的传统零售业从业人员的不公平对待。”王填如是说。 在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呼吁下,如若这一天加速到来,阿里巴巴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如何在逐渐失去免税带来的价格成本优势下确保目前的市场份额不被对手蚕食,又能确保中小卖家赚到钱?这些,都是目前摆在阿里系电商面前的难题。 京东平台“死穴”:受困现金流周转 京东商城并非不在遭受“外忧”的阵列,只是,对于张近东等的提案和建议并没有像淘宝一样气急败坏地迅速予以回应和暗讽。 虽然个人网店的征税建议对早已纳税的B2C电商京东商城实质是利好,按刘强东亦视阿里为竞争对手的势不两立来看,好“口水战”营销的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应该是要跳出来“火上添油”一番的。但京东选择了沉默。 原因有二。一是张近东炮轰的“VIE(外商投资模式)应加强监管”也是暗地里将“子弹”射向了京东。去年,京东靠价格战挑战苏宁、国美引发电商大战硝烟弥漫,而京东正是VIE结构。 此前,新浪、百度等互联网中国企业都是靠VIE模式境外上市,可VIE架构虽然得到了中国监管层的默认,但尚未出台相关规则,处于“没有法令禁止就属合法”的尴尬境地。如今,张近东呼吁VIE加强监管,俨然意在给京东海外上市套上“枷锁”。而对烧钱不断的京东而言,上市成功与否已是维系京东的命脉。 让刘强东“噤口”的另一方面是京东平台的“内伤”还未修复。在两会之前,阿芙精油创始人才在微博上一脚将京东做开放平台的“牛皮”踢爆,再次引发业界对京东电商平台的不看好。 去年,在连续的几场价格战营销后,京东虽然接连遭受政府处罚、玩假摔指责等,但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当当网价格战的被弱化、亚马逊中国的旁观以及苏宁易购的电商新手上阵等更弱势的竞争实力,一直撑下来的京东还是把电商老二的位置给坐稳了。而2013年一开年,刘强东便精心抛出“D轮融资7亿美元”的消息,并宣称账面资金还有150亿元,根本不缺钱。 融资“戏码”后,京东紧跟着宣布要全面开放平台,而且将是一个与阿里全然不同的平台。“京东将陆续开放web、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布局金融业务,”刘强东表示说,“未来的电商纷争必然是平台之争。”刘强东亦恢复此前高调本色,更是借当选上海政协委员的身份向地方政府要优惠政策。 但好景不长,京东与其平台品牌商的矛盾很快让人再次窥探出京东的尴尬。阿芙精油创始人雕爷在微博上控诉京东商城长期拖欠加盟商资金。虽然京东官方微博随后做出回应,但阿芙精油反而更写长微博将京东的第三方平台的做法来了番彻彻底底的爆料,称京东的现金流周转和平台开放服务能力、技术能力、货品出货周转速度、能给予商家的流量和利润率等关键指标都与天猫等还大有差距,其靠拖欠供应商货款打价格战的模式走不长远。 其后,广州电商狄铁城跟进称其去年8月的货款也未结,并称若看不到京东改变也将在近期退出京东。而据知情人士透露,芝华士沙发不在京东只在天猫售卖也是因为其费用太高占款太长。 意外的“阿芙精油门”暴露的问题是,京东在今年初放言的平台开放竞争战略核心目前进展不顺。而鲁振旺曾断言,京东能否在2013年实现盈利拼的就是其POP开放平台的进展。 投资人frechang更指出,尽管体现在京东账面上的毛利可能越来越好看,但京东的用户体验下降,价格上升的竞争优势在逐渐减弱,结合目前国内网购人群的低忠诚度现实,其认为京东在竞争中难言乐观。 苏宁转型:传统店商“太着急” 目前,虽然张近东运用全国政协委员身份的优势在电商竞争中看似“扳回一局”,但电商业界对这个传统零售业电商转型步伐走得最快最坚决的大佬也同样充满着质疑。 就如同此次张近东两会提案直指竞争对手的“急迫”,今年一开年苏宁大张旗鼓做电商的一系列大动作都加上了一个“急”字。对外来说,苏宁的赶超目标之一天猫有阿里巴巴全集团流量到支付、物流、技术贯通融合的支持,京东商城也有十年的电子商务平台基础。2012年,苏宁易购即使频频使用“零元购”这样的杀手锏营销,成立三年间两次换帅,并在年末收购垂直电商网站红孩子,也依然未能完成其200亿元的销售目标,甚至不达天猫“双11”一天191亿元的销售额,也与京东号称600亿元的销售大有差距。 为此,张近东提出了“云商”,所谓的线上线下互相融合的商业模式,并对自己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动干戈的重整,将苏宁整个体系分拆成28个事业部,并晋升3000多名干部,可谓是苏宁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员晋升和调整。张近东表示,苏宁要做到线上线下统一采购,并通过开放渠道、仓储、物流和信息系统吸引商家入驻“云”平台,同时也拿到了快递牌照可以给企业提供配送,面向供应商的小额信贷服务、资金管理服务也将开展。 但实际上,张近东号称的“线上线下完美结合”固然是当前传统零售企业必须攻克的难题,但其自己都明白,目前即使是零售业比中国发达许多年的美国,也依然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做到。 而眼下,号称要做“沃尔玛 亚马逊”的苏宁云商,学习沃尔玛尚未出师,又遭遇实体零售低迷,国内电商的竞争又更激烈、野蛮于美国电商业竞争,还需要急补诸多互联网销售和运营课程的苏宁又如何能反超?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就直言,“苏宁提出‘云商’概念,可以说是在给投资人听,给政府听,并希望得到更多支持,但做好零售还是根本,还得继续关注成本效率,关注用户体验,现阶段改造仓储物流体系、完善IT系统才是更关键的。” 李成东认为,苏宁的后台系统还需要大规模改造,目前其物流速度与京东“次日达”甚至“当日达”的体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而更复杂的则是信息系统的改造升级,苏宁易购此前网站打开速度太慢、搜索关联度太低、品类展示不合理等都是老问题。而亚马逊中国已经能做到的大数据精准营销,推送特定商品促销等对苏宁而言都是差距。 实际上,最束缚苏宁云商的可能仍是苏宁所谓的电商核心“1700多家门店”的取舍。这也是张近东仍放不开的表现。制约其发展的一点也在于,苏宁多元化的转型还是可能受到专业化人才跟不上扩张的现实束缚。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苏宁电器(002024)有著名的“211”工程,但是能从多大程度上缓解其专业人才问题或许不是小事。可以佐证的一点是,苏宁置业营销的老总还是此前苏宁电器卖黑电的主管。 但是,转型对苏宁最大的风险是苏宁在消费者心中电器零售专家定位的丧失。“四不像的风险比什么都可怕多了”。 而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是在日前确定“自营 开放平台”电商战略的腾讯等后来者的强势入局。日前,在阿里巴巴、苏宁易购都在组织结构上做出调整后,易迅网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而且选择了和其他电商一样的思路和模式,将大部门扩大成中心或事业群。易迅网CEO卜广齐还表示,今年要挑战150亿-200亿元的年销售目标,这一数字远高于去年。而有着腾讯QQ和微信巨大用户支撑的腾讯电商,要颠覆电商格局只是时间问题。 同样,除四大巨头外,电商领域1号店去年有了沃尔玛的注资后也转型全开放平台,还有一直在国内市场隐忍潜行的亚马逊中国,以及今年准备大力发动价格战的当当网,2013年宣称要实现盈利的国美商城……大家在经历了去年惨烈的价格战后都已意识到,只有平台化模式才能留到最后,但在几乎如出一辙的商品品类和服务类别的激进扩张下,到底谁能留到最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