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招“不专业”的邪派高手
作者:赵向阳;出处:《店长》2013年4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在两年前的一次采访中,中通速递副总裁金仁群询问我,是否有零售商愿意与快递公司合作,将零售门店作为快递收发站,共同开创一种“前店后仓”的模式?我随后将这一构想转述给几位零售业老总,他们不以为然。因为在当时,零售业经营环境尚好,企业转型求变的动机并不强烈。

  两年之后,情况发生了逆转。几天前,多位零售企业相关负责人主动问我,可否有快递公司愿意与他们合作,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零售商态度转变,是因为在这两年中,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消费环境层面,我国经济进入下滑通道,消费者信心不足,零售业遭遇寒冬;从竞争态势来看,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零售商利润日益微薄,而电商的出现进一步分流了传统零售商的份额;从行业发展来看,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的逐步成熟,使得快递与传统企业的合作有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在当前背景下,快递与零售店铺的结合可谓恰逢其时。就在不久前,成都WOWO便利便与顺丰、圆通等快递合作,部分门店可以收发快件。这一案例更为诸多寻求转型的传统零售商提供了参照物。

  今年在深圳举办的联商网大会主题是“因客而变”。作为行业观察者,笔者也深刻感受到,目前传统零售商到了亟需改变时刻。

  首先,消费者购物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爆发以及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价格低廉”不再是消费者购物的主要参考指标,高品质、有特色的商品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这一趋势可以从大型超市逐年增加的进口食品比例看出。另外,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喜欢淘宝并非是因为价格优惠,而是能“淘”到其他渠道买不到的商品。

  其次,行业竞争更加复杂。在以前,传统零售商的竞争对手无非是同等业态,定位相似的另外一家零售门店。两者竞争的招数也大抵相同,都是采用促销+价格战的方式。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及新生渠道的渗透。传统零售商身边不知不觉潜伏了很多邪派高手,其招数也与之前的竞争对手大相径庭。比如,传统零售商怎么也想不到会和顺丰等快递公司开设的便利店成为竞争对手,尽管后者看起来多么“不专业”。

  最后,零售商本身定位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零售商门店越来越富有变化,与传统的零售业态相比渐行渐远。比如,苏宁开设的LAOX购物广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电卖场,里面引进了汽车用品、创意文化产品、珠宝首饰甚至药妆店,其盈利模式也由传统大卖场倚重的“通道费用”转为赚取商品差价的台前利润为主。

  安徽乐城股份总经理王卫颇具创意地开设了这样一种业态,将一、二层的黄金位置改造成铺面出租;三、四层的位置用来自营超市;负一层变成了美食广场。就是这样一个无法归类于传统业态的门店却解决了周边居民饮食、购物、休闲等需求。

  可以发现,零售商不再是商品的贩卖者,而是消费者全方位购物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湖南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将自己定位成“城市领先的商业运营商”。如何理解?这就意味着,零售企业不仅仅提供商品的销售,更能提供一种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案,从穿衣、饮食、购物、娱乐最后到休闲都有所覆盖。

  从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卖场进入中国开始,我国现代零售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这十多年里,从零售业态到经营技术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唯一不变的,就是零售本质——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这一出发点。

  面对新时期,零售商唯有拥抱变化才能创新未来!

  赵向阳:《中国经营报》资深记者,从事媒体工作6年多,长期关注、报道零售业。新浪微博:weibo.com/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