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创新:服务营造欢乐
作者:;出处:《店长》2013年4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零售业正在逐渐脱离商品提供者的角色,越来越像“娱乐产业”,给人关怀、质感、适意、惊喜,让人获得深层次的感官享受,并获得发自内心的愉悦!

  例如:胖东来实施的周二闭店政策在零售业界引起了一阵轰动,但是他们真正明白了爱员工才能真正实现快乐的零售;海底捞火锅以服务立足于餐饮界,他们明白了以客为尊才是零售业的本质所在。

  又例如:兴隆大家庭培育零售技艺,让零售回归手艺人的本质。昔日全国劳模张秉贵,凭借“糖果重量一把抓”的绝技,成为北京百货大楼的金字招牌。何不让兴隆的员工也练一练职业技能,成为明星售货员?于是,兴隆在内部发起了一项“功夫龙虎榜”的活动,通过擂台式的良性竞争,产生技能出众的“功夫明星”。一时间英雄辈出,产生了诸如一称准、闻香识茶、看手识鞋码、蒙眼打领带、快刷银联卡等300多个“功夫明星”,直接拉动了销售。



  点评:

  “功夫营销”的意义在于,通过竞技平台,让80/90后员工的活力得以挥发,技能得以延展,从而让有一技之长的员工更加自信,而榜样的力量可以使得企业持续焕发活力。同时“功夫营销”的关键效应还是在于“营销”二字,企业通过“功夫”的标签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目的,让一家区域企业,迅速与同行区别开,并在全国扬名,可谓一举多得。

  当前包括笔者所在的很多企业也在模仿类似的“员工技能竞技”活动,笔者建议如下:

  1、功夫营销的本质其实不是技能,而是快乐,让员工快乐、激情迸发才是目的所在,千万不要将“功夫营销”变成部门压力指标,这样也就事与愿违了。

  2、功夫营销推广应该是自下而上的,拥有技能的员工可以申请“榜主”,企业提供营销竞技的平台,根据员工的技能展示来总结和提炼竞赛标准,但不能强制每一位员工参加。

  3、功夫营销最终会常态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时候需要坚持,当cool的方式变成司空见惯的行为时,审美疲劳必然产生,此时企业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活动项目来调动员工的活力和激情,这也是营销创新的必然要求。

  (点评人:金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