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创新与模式复制
作者:张青山 ;出处:《店长》2013年4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创新能解决生存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发展的问题?是通过技术、模式、管理的全面创新去实现发展和壮大?还是依靠三招两式,雕虫小技,占山为王?已占山为王的企业怎么办?怎么发展壮大?我想,这些都离不开夯实基础管理水平,离不开培育模式复制能力。

  八年前在麦德龙,我见到了全球第一家未来商店。那是一家由无线射频技术、计算机技术、各种感应器和互联网组成的高科技商场。

  八年过去了,一些未来商店的概念得以实现,随着科技快速发展,移动客户端、网购的兴起,该如何利用移动客户端?如何应对网购带来的消费方式的巨大转变?

  在我们周围,因为没有跟上这个发展而出问题的企业比比皆是。比如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衰退。

  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我认为恰恰是本土零售企业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类似麦德龙、沃尔玛这样的巨无霸,尽管有雄厚的资金实现高科技,但是船小好掉头,根据新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最容易做出反应的,恰恰是中小企业。原因有三:

  一、中小企业比大企业生存压力大,赶超的动力足。当我们看到大企业高管四处演讲炫耀经营管理时,我们看到更多中小企业老板渴求知识的目光。

  二、中小零售企业决策灵活。我在麦德龙时曾经上书中国区总部,建议在每个城市以大店为依托,设立卫星店铺,到我离开四年后麦德龙才有这样的说法,六年后的今天还没有看到动作。

  三、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赢利模式不成熟,正是这种不成熟,使得中小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新的模式。

  穷则变,变则通。我们看到,京东商城用短短几年的时间,走完了国美二十年的路。我们看到永辉生鲜模式,几年间造就了同行业奇迹。我们看到特立独行的胖东来,看到天马行空的OLY,也看到标新立异的各种企业。

  然而兴奋之余,我们又发现一个带有共同点的问题:这些在某些地区取得佳绩的企业,到了其他区域,他的模式就不那么灵了。对于连锁企业来说,管理经营所有的核心在于连锁化、规模化。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小企业就无法壮大。无法形成全国乃至世界级的企业。

  创新能解决生存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发展的问题?是通过技术、模式、管理的全面创新去实现发展和壮大?还是依靠三招两式,雕虫小技,占山为王?已占山为王的企业怎么办?怎么发展壮大?我想,这些都离不开夯实基础管理水平,离不开培育模式复制能力。

  我们辅导二三线城市本土连锁企业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企业家们都是身怀独门绝技,不论企业规模大小,都有独到之处,都是经营天才。比如有的企业通过联名卡,达到卡消费占比60%以上的惊人比例。有的企业通过生鲜自营自采,获得比跨国公司更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到了一定规模,企业发展就出问题了。

  是什么阻碍了本土企业的成长壮大?什么是挡在经营天才前面的一堵墙?

  有的企业不管发展到哪里,用人就是他们老家那个村子出来的。为什么?因为管理监控能力不够,就只有信任亲戚朋友,亲戚朋友用完了,就用老乡。于是外甥干采购,吃舅舅的回扣;儿子去进货,吃老爸的回扣。这样的企业如何壮大?

  还有个问题,我们现在的创新,基本上停留在技术和经营模式阶段。前两天一个企业家去一家号称中国阿尔迪的企业参观,回来赞不绝口,人家的包子卖得如何如何。我仔细一问,这家企业还处在没有库存管理,靠收银机统计销售结算帐款的阶段。店铺不过二十来家,你再搞100家试试?

  跨国公司的能力在于战略筹划和管理模式复制,我们的能力在于经营灵活创新。那么哪个能力更厉害?我所居住的城市有一家著名的高档商场,十多年来发展仅仅局限于一两个城市。而这个期间,沃尔玛已经在中国开了几百家商场了。

  创新是我们中小企业竞争的利器!但是如果能够在经营技术、经营模式创新的同时,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打造可复制的管理模式,实现全面创新、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造就可复制的管理模式,那就是本土企业全面超越的时刻到来了!

  作者系纳尔森(香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联系电话:1535350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