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节零售之DM篇 | ||||||
| 作者:柳二白;出处:《店长》2013年5月号 总第34期 | ||||||
|
||||||
|
一直以来超市广泛采用宣传册的方式对商品和店内促销活动进行宣传,定期更换,一般两周左右为一个周期,通过邮递或直接发放的方式,遇大型节日、活动随机进行调整,业内人士将这种宣传册称之为“DM”。 DM是零售业广泛采用的一种宣传方式,英文直译为Direct Mail ,译为“直邮邮件”“广告信函”、“直接邮寄函件”等,简单理解, DM 就是一种广告宣传的手段。 每拿到一本DM,笔者往往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绕有兴趣地看下去,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商品或活动;另一种是看到第一页就觉得索然无味。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呢?简单来说,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设计和内容要打动顾客 一份DM的设计和排版如果经过了精心的选编,消费者肯定能感受到的。DM不仅仅是把商品和促销活动简单堆砌在上面,它更需要用心地排列和组合,与消费者达成阅读互动。有的DM为了传递更多的信息,一页A4纸上摆了近40样商品,连价格都是蝇头小字,这样的商品价格就是再具有冲击力顾客也很难发现。通过DM向顾客传达什么样的信息,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都取决于DM的设计和排版,一份没有“表达和思想”的DM,到最后只能被消费者随手丢弃在风里。 2、信息要符合阅读习惯 现代人少有耐心阅读大量的、复杂的语句,更侧重于第一眼阅读,即:第一眼看过去,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如果需要更多时间思考和理解的信息往往会被消费者忽略。 看两段促销信息:一个是“指定调味品7折”;另一个是“XX会员再聚首,每月的8日、18日、28日为会员日,当日购物惊喜呈献:指定商品3倍积分,指定门店自有品牌商品8折兑换,在每日10:00-11:00积分抵现再接力……”很明显,第一段七个字清晰、简单、明了,准确地传达了打折信息;而第二段限定了大量的条件,表达的内容太多,超过人们第一眼阅读的最大承载能力,这意味着宣传失败。 3、及时捕捉创意灵感 DM作为一种宣传载体,是超市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我收藏着一份朋友在外地辗转捎过来的DM,那期以绿色环保为主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绿色的简笔画大树,每片叶子旁边是一种和环保相关的商品,并附有简短介绍,一目了然、清新自然,后面的每页内容均和树、叶子这些要素相关,创意用得恰到好处。我拿到后如获至宝般,一直收藏至今。后来有机会去了那座城市,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到那家店参观,店堂设计和陈列如DM一样用了心思,正值下午时段,客流如织,可见生意也是不错的。 注意点:内页数量 放在入口的DM与放在收银区的DM在页数上最好不同。放在入口的DM应短小精焊,便于消费者边购物边浏览,快速捕捉到中意商品进行购买;而放在收银区的DM内容可以做得丰富一些,消费者拿回家后,慢慢阅读、慢慢选择。这样做,可能有人会提出加大成本的质疑,其实不尽然。入口处的DM可以由页数多的版本精简而来,这样倒可以节约一笔印刷费。 DM对宣传企业、宣传商品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制作、发放或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用心做出一份DM,打动顾客后,你会发现所有的付出物超所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