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完全陈列115例 | ||||||
| 作者:新山胜利;出处:《店长》2013年5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关于郊区大型卖场新开店时应如何进行商品陈列,是经常被探讨的问题。 如果是大型空间,商品的陈列数量就会增加,顾客的停留率也会随之上升。但在各月及各时期进行结算时,有时却出现销售额没有达到期待值的情况。这是由于卖场的投入量过多,导致商品的实际周转率不佳所致。 首先,要在商品下方放入垫板或底架。其次,要在黄金区域理论中关注度较低的下方放入替代的空箱。 以少量商品打造充足感 宽敞卖场陈列的基本形状是田字形。在其应用上要使用VMD,以三角形的形状打造充足感。虽然看上去陈列数量减少了,但给人的感觉却很丰富。另外,通过放入替代品也可以减少陈列数量。 例如,如果是宽度、进深、高度分别为5个商品的卖场,则一共需要125个商品,但是如果用三角形构造,只要像金字塔一样每层分别放置1、2、3、4、5个,合计55个就足够了,这样就减少了70个。 另外,同样重要的是POP的活用。如果卖场面积宽阔,那么为了提高较远距离的醒目度,POP不可或缺。 因为商品不是放置在货架上,所以要将广告板悬挂在天花板上。广告板的形状除了四角形以外,还可以是三角形,而在下方,则要铺设桌布和地垫与之进行呼应。
最近,有一种用圆形橡胶做成的制动物,将其安装在挂钩上,会阻止商品滑向里侧。 某家销售业绩良好的商店,在各吊钩的前方一定位置作上标记。在白天和傍晚的黄金时间之前,全卖场统一将商品向前移动到该位置进行前进式陈列。如此一来,也可以同时对销售机会的流失进行确认。 假设顾客来卖场寻找自己想要的商品。如果该商品位于吊钩的里侧,顾客的视线不能到达该处,那么就不能进行购买。无论卖场里有多少商品,如果顾客没有看到,关注率就是零,这无异于卖场里没有任何商品。因此,必须进行前进式陈列。 此外,配合商品的尺寸大小,也要对吊钩长度及其与相邻商品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 另外,对于畅销商品,要用块状陈列,并放入多个商品。标示价格的POP也不要每个商品一张,而以块为单位进行张贴,如此一来,顾客就会明白有多个同样的商品呈横向排列,从而演绎出统一感。 使用衣架进行陈列,不需要重新叠放,顾客随拿随放,操作成本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在将其放置在衣架架子的铁管上时,要从右侧开始悬挂。这是因为右撇子顾客占绝大多数,用右手拿取的概率很高。 但是,在通道的动线上,有时右侧会与通道相接。此时,就要从左侧进行悬挂。另外,在同一根铁管上,一定要只从一个方向开始悬挂。 肩出、袖出(侧面、肩面)陈列 这种陈列方法,是将同一商品按不同的尺寸悬挂在衣架上。 它可以明确知道该商品使用了什么样的材料以及各颜色的差异。而且,还可以进行多数量陈列。 进行陈列时,要注意决定S、M、L等陈列模式。将相同尺寸的陈列在一起,不要混杂。此时,要把不同颜色的尺码环套在衣架上,使顾客看见尺码环时,就能立刻知道衣服的尺码。 不过这种陈列的不足之处是,商品的正面设计会看不见。 正面陈列 正面陈列是使用与墙面垂直或倾斜的架子悬挂商品。这种陈列的优点在于,商品的正面设计和材质便于浏览并容易拿取,顾客可以充分了解商品。 但是,这种陈列有不能进行多数量悬挂的缺点。因为为了将色彩、尺码等商品变化展现给顾客,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因此,不适合多种类的商品。 在服装商品中,与挂式陈列相对的、放置在货架及台子上的陈列方法称为叠式陈列。 所谓折叠,有堆积和折放等意思。由于该陈列在折叠及整理上要花费很多时间,因此应该将其应用在如使用衣架陈列就会使其价值降低的高附加值产品及高单价商品中。此外,这种陈列需要重新叠放顾客取拿后又重新放回的商品。 将多件商品按色彩层次摞起来后,可以形成有量感的陈列。 作为陈列顺序,如果是纵向堆放的商品,则从上到下,颜色由清淡向浓重展开,如此一来就演绎出了色彩层次。 如果是横向陈列的商品,基本方法是从左向右展开,并且色彩逐渐加深。这是因为按照Z定律,视线是从左向右移动的。 如果是按尺码展开,则将S号的商品放在上方,L号的商品放在下方。 关于陈列量,应该将商品堆放到货架纵向高度三分之二处。为此,要在上方留出三分之一的空间。上方有空间,商品就会容易取拿。另外,这样做也是因为如果高度超出了该范围,就不能从上方对商品状况进行确认。 作为商品的朝向,将商品放置在货架上时,要使位于最上方商品的衣领设计能够在前面被看到。 至于下方的商品,要把衣领放在里面,使顾客清楚地看出色彩层次。但是在平台上展开时,由于商品可以一览无余,故衣领朝里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要把全部商品统一朝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