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利润与构造价值 | ||||||
| 作者:倪敏;出处:《店长》2013年5月号 总第34期 | ||||||
|
||||||
|
店长要懂战略吗?当然要。有联商网网友在一篇博文中提及一本战略相关的书籍时说:“当我是一名店长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中时,战略的指导给我以方向和信心,让我和我的门店在竞争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经常,我们在思考战术时,层层叠叠,精彩纷呈,但一旦落实到战略层面,就开始茫然,我们看不到诸多战术背后的商业逻辑在哪里,也无法真正评判战术的价值和长久有效性。战术譬如工具,我们需要工具,但工具太多和没有工具一样,都会限制我们的思维、行动以及结果。在工具之外,我们应有正确的战略思维。 《发现利润区》是一本主讲盈利模式战略的书。该书的作者强调,唯市场份额的时代已经过去,是时候选择价值增长的模式了。如若不然,即使市场份额领先,企业和门店仍然可能陷入盈利增长的困境。 作者认为,在选择价值增长模式的前提下,可以用“利润”为纲进行衡量,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门店发展的生命动力。不过,始终要记住,不能以利润作为经营的核心使命,那样的话,肯定走不长久。“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食物、氧气和水一样,没有他们就没有生命,但是这不是生命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价值增长,必须尽心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构造价值链。而以客户为中心,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是了解客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我们最常做的是顾客调查/市场调查,而《发现利润区》的作者认为,传统的常规的市场调查往往是无效的,而且调查的是消费者对现有产品的态度,但是很多时候消费者是无法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潜在需求的。 消费者从我们这里购买产品,付出的不仅仅是价格,还有时间及其他成本。我们要知道消费者看重的是什么,而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获利,从而满足消费者,并获得利润。想要了解消费者,就要善于观察。观察的第一步,是洞察消费者需求、产品以及服务中间存在的“人本因素”,发现其中贴合人性的因素。 本书提到了“利润区”的概念,书中仔细分析了很多如何领先并取得成功的例子。市场不断变化,零售环境不断变化,消费者不断变化,利润的来源区也在不断地变化,能够领先的必然是那些随着利润来源区变化而变换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企业和门店。 想常驻利润区,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规模、正确的速度、正确的定位、正确的商品组合、正确的价格、正确的成本……如果长期不在利润区,不仅是对我们自身以及门店的伤害,甚至可能对企业、行业和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要发现利润,提升经营价值,员工和群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如何发挥员工的力量?没有什么比集体讨论和群体智慧更能促进和提升团队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了,但许多时候,集体讨论会陷入僵硬的模式,如主管率先发言、大家轮流发言、只让专家发言、只做记录事后不善跟进……这些都会造成集体讨论的流产,最终沦为形式主义,不断地讨论,不断地所谓收集员工意见,但日复一日,毫无进展。再加上执行力不彻底,那么即使有好的讨论结果,诸多事项也不能够落地,或者缺胳膊少腿地落地,最终效果不尽人意。 有个方法是,试着在集体讨论前对参会的员工进行适当的“任务布置”,明确而清晰地提出讨论的主题,讨论过程中不作批评与争论只作想法的纪录,最后将集体讨论的成果予以具体且明白的呈现,之后,严格落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