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澳大利亚人看国际团队的步步高梦想 | ||||||
| 作者:;出处:《店长》2013年6月号 总第34期 | ||||||
|
||||||
|
Tips:2009年10月,以Noel Trinder为首的12人国际团队加入步步高,Noel 被任命为步步高超市事业部CEO。步步高2012年营业收入增长18.56%,净利增长31.84%,这样一种大胆而又前卫的人事变动所带来的成效,成为了业界津津乐道的事。王填是否真如媒体所言的那样放权,Noel是怎么样一个人,如何在步步高的调整变革中和团队进行磨合,每次变动对Noel带来的又是什么?带着这些困惑,笔者有幸在联商网大会上采访了Noel Trinder。 一般五十几岁的人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等待退休享受天伦之乐,另外一种则是事业如日中天,想把自己积累了几十年的能量爆发出来,做出一番丰功伟绩来,恨不得向天再借500年。澳大利亚人Noel花了七年时间,在印尼已经一手创立了非常优秀的企业Matahari,但是他在考察中国零售市场的时候,依然被步步高的魅力所吸引,他带领着他的团队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这个企业,想要在这个地方施展自己的才能,Noel和他的团队将会全面参与步步高在五年时间内从120家超市发展到400家超市的计划,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留在中国发展。 对Noel的第一印象来自于一张他的采访照片,坐在办公桌上,穿着紫色的毛衣背心,应该是在和他的各个总监们沟通工作事宜,随意休闲平易近人。见到他真人,则是在联商网大会上,此时的他则是西装领带,气势逼人,不管是演讲还是采访的过程,总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公司高管应有的气质,大气、强势应该是支持他在步步高进行改革的最重要的两点。 问题并不是“问题” 在Noel和他的团队刚加入步步高的时候,业内人士最大的质疑则是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能让一个老外团队迅速适应中国本土超市的文化和管理吗?经过几年的磨合,随着步步高超市业绩的提升,很多人好奇点则从是否适应转移到了如何适应。 适应的过程中最绕不开的一定是语言问题,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语言一定是很大的障碍,但是当Noel在联商网大会上演讲,他的助理也就是步步高超市的营运总监,在现场做同声翻译时,语言问题可想而知,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成为问题了。Noel说他所有的总监都用英语和他沟通。沟通在于把问题说清楚,而不是要把英语说得多么Native。 许多原有步步高老将不服新高管,进而越过Noel团队直接向王填汇报情况这种情况在一开始也时有发生,但是值得庆幸的是王填会把这些汇报直接打回去,让他们向Noel汇报,而Noel也不会为这些事情生气。也许许多人会认为这是中国特色的文化,但是Noel则认为不然:“这种现象在哪里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历史时间段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中国特有,所以我遇到这个事,一点不觉的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改革就会有说“不”的声音 外籍团队加入步步高以后,表面是看似步步高风平浪静,实则内部已经波涛汹涌,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他们对步步高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管理、设施、薪酬、硬件、卖场环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反对也是不断,但是这并不会使Noel和他的团队感到不舒服。因为他认为这是变革过程中最正常的事情,并不是针对他,也不是中国特有,也不是步步高特有,也不是他的下属特有,而是人类的共性。 “纵观古今中外,改革都是伴随着一小部分人的强烈支持和一小部分的人的强烈反对,再加上一大部分的观望派,而我们作为改革的推行者,一定要用成就去拉拢那一大部分的中间派,再用改革的成果去说服那一小部分的反对派,在周而往复的势力周旋中,推进改革,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Noel先生言简意赅地描述了改革的原理,他也明白改革必然有说“不”的声音,但是他明白不仅改革的原理在古今中外通用,他的团队多年的零售行业管理经验也是通用的,凭借着这些经验,他和自己的团队一定可以把步步高的改革做好,完成王填的梦想,完成他们加入步步高以后拥有步步高的心以后的梦想——把步步高做成中国零售第一。王填和Noel一样明白,改革必须要付出代价,所以在团队磨合的过程中,他虽然痛苦,但还是给予外籍团队于权利和犯错误的机会。比如,在外籍团队刚加入步步高的时候,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拿价值高的单品做促销,但是经过多次效果评估,外籍团队也采用了下属用民生用品做促销的建议。改革本来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再加上一些文化的差异,在某些事情上做出一些小的牺牲是在所难免的。 最难的问题还是妻子和孩子 离开澳大利亚,离开印尼,在零售行业驰骋30多年,不论是语言沟通,还是越级上报,还是改革中的阻力,还是改革付出的代价对Noel和他的团队来说都不是问题,都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也是他们完全可以用自己多年的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解决的。但是来中国以后,妻子和孩子的问题却是最难的,就拿Noel来说:他要把家安在更适合妻子孩子生活的上海,但是自己必须住在湘潭工作。再方便的交通,也不能让他天天看到自己的三个孩子和妻子,虽然他爱吃中国食物,但是毕竟还是吃西餐长大的,所以平时就会经常光顾肯德基和麦当劳。但是他并不认为这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虽然大家都有不习惯,但是我们不能只看眼前,我们要把这种改变看成一个好的机遇,立足长远,我们要想到五年后我在哪里,十年后我在哪里,三十年后我在哪里,要领悟到今天接受这个改变,是人生的一次大的进步。” …… 在采访Noel前,就有人和我沟通过,根据他的背景可想而知,这是一个话语并不会太多的采访对象。通过短短一段时间的采访,我对Noel由最初的印象随意变成了严谨。在笔者看来,他是一个理性的人,凭着采访过程中的接触,似乎能看到,在Noel管理团队的过程中,一定会有非常严格的标准,以及用非常有效的数据化管理流程,而他们的团队也在为自己的步步高梦想而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