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战“人机模式” 人人乐“便宜”城能否抓住消费者 | ||||||
| 作者:陈默;出处:《店长》2013年7月号 总第34期 | ||||||
|
||||||
|
30~70平方米的店铺,陈列着可以囊括一个百货店的商品品类,外加一个大机器和两个店员,而且消费者想买东西,必须到那个大机器上“指指点点”一番,完成付款后,如果店里没有刚才在机器上所购商品,消费者可以改天再跑一趟或者等店铺三天后送货上门。 这样的零售店铺并非某个零售人所臆想出来的,而是最近一年来出现在北京许多超市店中店、社区中的新型零售模式。 事实是,打着“便宜”、“人机交流”的零售模式能否真正抓住消费者,能否在京城“混下去”仍是未知数。 “实体店+机器”模式 记者在人人乐便宜城官方网站看到其这样自我介绍:人人乐便宜城商城是创新的M2C(Manufacturers to Consumer生产厂家对消费者)终端平台,是一个横跨实体零售和网上零售领域的创新型商品流通平台。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州分局资料显示,人人乐便宜城去年7月注册,注册资金3千万元。人人乐便宜城招商部一位付姓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有接近300多家店,其中营业店面有100多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等城市。 不过人人乐便宜城一位店员则向记者透露,“不到30家,不过发展得很快,去年8月份才开出第一家。”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目前人人乐便宜城大部分店面都分布在北京一些超市、商场中,以店中店形式存在,例如北京物美、华联、乐购等均是其合作对象。上述经理表示,他们最近正在拓展社区店,也乐于向加盟者推荐社区店。“商场一方面租金高、店铺小,在商品品类方面也有多种限制;社区店则更加自由灵活,可以自由地变换商品品类,随时进行调整。” 而社区店也能更好地发挥其采购优势,一直标榜直接从厂家拿货的人人乐便宜城在官网上标出了其多重优势:一手货源、种类充足一站式购物、名品真正低价、现场体验、滚动价格的更多优惠、提货方便快捷等。 无果之花? 关于营业额,上述经理告诉记者,新店开业日营业额在5000元左右,一般情况下,6个月后,日营业额基本维持在1.5万元左右。 不过据记者了解,在端午节假日,人人乐便宜城在王府井尚客商城的日流水为8000~1万元,在促销时最好的业绩也就是2万元多。 至于社区店,根本不像上述经理所言的1.5万元。“社区店客单价本身就少,消费能力也不如商场。大概日流水也就一两千,最好的可能有5000元。”上述店员将自己的估算值透露给记者。 “去年8月,我就体验了这种零售模式。”在人人乐便宜城刚出现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就仔细研究了人人乐便宜城的模式。 “这种模式有一定发展空间,但不会很大。”在赖阳看来,如果作为独立的一种模式,本身缺乏一种基础,比如其专门设立机器让消费者在上面选购商品并缴费,而这些步骤消费者完全可以在自己家里的互联网上完成,没有必要专门跑到社区里去找这种机器。年轻人如果在购物中心,目前手机上网购物也很便利,看到衣服以及其他百货类用品直接在网上买。 记者在人人乐便宜城一家店面体验到,每件商品价格分为原价、最低价和滚动价三种,滚动价格比最低价要低10%~20%,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让价格在两者之间滚动,得出一个最后购买价,据店员介绍,这是为了增加人和机器的互动,让消费者有一种讨价还价的感觉。 不过,赖阳将这种互动看作是一种失败的设计。在店里,消费者更喜欢人的服务,而不是和机器“砍价还价”,如果人人乐便宜城以机器为主,网络为核心,店里只是摆些样品,这与1号店在地铁里做的那种直接用手机把二维码一扫就可以购物的广告无异,而且1号店那种模式效率更高。 另一种被认为是失败之处的是其付款方式——只能用银行卡或者人人乐便宜城推出的购物卡,不能使用现金消费。在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看来,这给社区许多消费者,尤其是银发消费群体造成不便,不应该在支付时给用户设置门槛,支付方式应该是多样的。 此外,在选品方面,鲁振旺并不看好人人乐便宜城这种大而杂的全品类,他表示,尤其是社区店面,店内陈列更应该向便利店品类靠拢,而不是混杂着服饰、箱包等百货类商品,东西越多,反而越容易出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