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线卖场谁说了算? | ||||||
| 作者:刘军元;出处:《店长》2013年7月号 总第34期 | ||||||
|
||||||
|
这情形,让人爱也不得,恨也不得,简直一朵带刺的玫瑰。 D总来找我诉苦:店员小S是某属下建材卖场的导购员,大嗓门急脾气,总是时不时和卖场管理人员以及到访门店的客户发生口角,屡屡遭到投诉。这不前两天在五一店庆活动中,又因为沟通不当,得罪了供应商。让D总最生气的不是这个,督导告诉自己,说小S今年多次“假借”公司名义,自行制定促销政策,有点“目无法纪”。“这是我的公司,到底谁说了算?”说到这些,D总愤愤不已。 D总是我多年好友,在省会城市经营了几十家建材连锁门店卖场,摊子大了人就多,这人一多,一干烦心事儿就跟了上来,小S便是典型一例。 表面上小S的存在问题有两个。首先是客服意识以及上下游客情关系的欠缺。和客户发生矛盾是不应该的,和卖场管理员以及供应商的冲突更是要严加杜绝。但事情绝非如此简单,我做了下调查,小S问题更多来自于个人直率风格:终端卖场工作总是细节繁杂,遇到个别“矫情”的客户,小S的泼辣性格有些彰显,最终火星撞地球;再有就是沟通技巧的缺乏,比如店庆活动,供应商细节稍微纰漏,结果让急性子的小S揪住“小辫子”理论起来,言语不当,结果不欢而散。 德鲁克曾说过,评价一个人更多的要从贡献出发,看她的结果而并非单纯过程,小S就是如此。有问题但更有优秀业绩,所在门店一直稳居公司前三位,这情形,让人爱也不得,恨也不得,简直一朵带刺的玫瑰。所以作为D总来讲,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主流,结果第一,完美第二;业绩导向,过程关怀。 每个人都有职业倦怠期,实际上,小S出现的问题,恰恰是需要D总介入“亲情关怀”的MOT关键时刻。这一点D总必须要做好沟通及后期培训工作。 最有意义的其实D总讲到的后一例,小S自行“施行”促销政策所带来的思考。这也是令很多门店管理者头痛不已的一类问题。门店店员导购工作不积极,业绩上不去不行;工作很“积极”,未达目的不惜“违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管控太严,死;没用管控,乱。 基于对D总的了解,小S的核心问题,恰恰是门店管理的定位不当。小S的自作主张固然有错,但D总更要反思下,自己的授权和职责界定是否清晰,管什么,不管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次要,实际上这是在门店经营的过程中要反复问及的,答案是动态的,但原则是明确的。也就是说,门店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具有自主性的独立体,不能过于按部就班。 客观地讲,公司高层拥有对公司人财物信息的绝对决策和分配权,但这不意味着一贯居高临下、单方面发号施令的做法。员工丧失了自主判断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往往是起于萧墙之内。 这就回到D总的那句质问:终端卖场,到底谁说了算? 答案不言而喻:一线门店卖场是利润的来源,永远的主角,而管理者更多是“规划”、“服务”、“引导”的职能导向,这是永远的内在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