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超市的牛奶故事说起 | ||||||
| 作者:顾忆华;出处:《店长》2013年9月号 总第34期 | ||||||
|
||||||
|
该类业态或许不是购物中心的主要租金收入源,也不是吸引客户的主要业态,但却可以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提升客户来访度。 一天晚上吃完饭跟妹妹去超市买东西,主要想买一些鲜奶、鸡蛋等日常用品,当时就马上想到附近的生鲜超市——X市超市。鲜奶嘛!许多通路都有卖,例如:便利店、大超市、面包店甚至麦当劳都有卖,为什么我们会选择到附近的小区型的生鲜超市买呢? 我们通常称这类商品为例行性或偏好性(Preferred Category)商品,对X市超市而言鲜奶就是属于例行性或偏好性(Preferred Category)商品,这类商品具备有以下的特性: 1、 当消费者想到这些商品时, 会想到是属于这类通路的强项商品。虽其他通路亦有销售, 但是该通路可以提供较好的产品种类选择或服务, 因此产生例行性或偏好性之购买行为,就像鲜奶是生鲜超市中的角色属于基本且核心商品。 2、 这类品项可以产生持续且稳定的营收来源,也是Transaction Builder(编者注:大意是交易生成器),可以提高客交易、提升客单价,也可能是吸引人潮的商品。 3、 例行性品类商品质量及销售的服务员工专业素质较高,可强化顾客忠诚度,销售品项齐全, 相关搭配附件丰富,可有效解决顾客需求。例如:在生鲜超市中,鲜奶会有多个品牌在同一价位带,除此之外如调味乳、酸奶、优格、豆浆、豆奶和乳酸饮料等一系列的配件都会陈列在附近,方便消费者购买。 4、 这类商品的价格弹性较大且市场竞争较强,一般而言这样的商品一定要选择1-2个市面上的强势品牌,主要商品品牌的价格可与市场维持一致,需要经常性在DM上曝光,属常态性促销。不需要促销,也不会因为促销而产生过多的消费,但在品牌间的销售排名靠前。 5、 一般例行性或偏好性(Preferred Category)品类的摆放位置在相对次要的陈列区域,所需要的区域面积较大,不需要摆在重要的入口或是收银台区,这一类的品类不会是最好的利润来源。这类商品是属于接触点多且客户敏感度高的品类,需要利用量感及互搭配性的陈列提供顾客解决方案,并且需要比较多且专业的销售人员进行管理及规划。 关于行性或偏好性(Preferred Category)品类的品项调整 在鲜奶货架前面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挑选鲜奶,这是一家标榜高档的生鲜超市,超市的地理位置位于外国人集中的区域。以往我们可以在超市中买到从各国进口的牛奶及普通的优质鲜奶,但是最近超市的采购加大了当地的鲜奶品牌,缩小了进口品牌的面积,每次货架上呈现出LOCAL 品牌的库存很多,但价位较高的鲜奶品牌却是缺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缺少选择,只能迅速选了第三顺位的韩国某鲜奶品牌,然后结束这个不愉快的采购过程。 对于例行性或偏好性(Preferred Category)品类的品项调整要更加小心,因为这一类的商品是属于客户敏感度高的品类,品牌的敏感度和管理质量的敏感度都相对较高。一般而言,对品牌产生偏好性时,消费者在品牌转换上的成本会很高,他们宁愿调整购买地,也不愿调整所偏好的品牌,除非他的替代成本高过移转成本。 例行性或偏好性(Preferred Category)品类的特别注意点:它的管理专业度要比其他品类高。打个比方,当顾客购买鲜奶时,除了会注意到品牌,还会考虑牛奶的新鲜度及有效期限,因此陈列管理、计划、预估数量及现场管理不善会导致损耗率过高的状况。相对应的,如果例行性或偏好性(Preferred Category)品类经营得好,就会获得更多的交易,对客单也会有很好的提升。 关于行性或偏好性(Preferred Category)品类的拓展衍伸 把例行性或偏好性(Preferred Category)品类放到当前购物中心,第一选择对象是商户。生活服务类的商户,对购物中心而言也可以归类为如例行性或偏好性(Preferred Category)品类。这一类的商户是购物中心的Transaction Builder(编者注:大意为交易生成器,见前文),主要替购物中心提升客交易、增加客户对购物中心的黏性及依赖性,而此类商户的选择最关键的两个要素——专业度及品牌度,但却是当下购物中心最不重视的部分。 随着网购的迅猛发展,我们看到各购物中心在快速缩小零售面积,扩大生活服务类及教育类的面积,由此可见,对于可持续增加客户黏性的例行性或偏好性业态在逐步得到重视。该类业态或许不是购物中心的主要租金收入源,也不是吸引客户的主要业态,但却可以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提升客户来访度,请购物中心的业主们把这样的生活服务类业态当成超市的鲜奶品项来重视,把专业经营和服务连锁的优质品牌作为最重要的评估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