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就要“做”到位
作者:刘军元;出处:《店长》2013年10月号 总第34期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字号     

  前几日安排门店的新来店员90后小A去客户新房量尺寸,出方案,顺便捎一个客户特别要求的配件。结果小A将配件原封不动的带了回来,最终客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问及原因,小A振振有词:客户不在工地上,我也找不到人,所以我就带回来了。

  “我找不到人”这话表面看起来非常有理,但背后所反映出的更多是遇事不思量,敷衍了事,消极被动的工作状态。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力所不及,二是思想意识不到位。结果是事情做了,但不到位。这就是业务老鸟和菜鸟的区别:一个眼神,老鸟心领神会;费尽口舌,菜鸟无动于衷。这就是店长们的痛楚所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结论是:队伍不好带。

  但这似乎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喜欢电影《时尚女魔头》的一个桥段:女主角安迪初到公司,屡屡因工作不力被老板指责,郁闷之时导师奈杰尔一语点醒梦中人:其实我并不想做成这样(糟糕),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话很“屁精”: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反而言之,我知道该怎么做,我就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也就说,年轻店员们犯的错误多属于“无心之过”,这也是店长的“管理干预区”所在。但是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光靠思想意识的提升是不行的。我们说,员工做事,做与不做是原则问题,做到做不到体现在能力层面,但工作的真正落地,需要一个全新的思维:认真做事只能将事情做到,但用心做事才能将事情做到位。

  管理源于细节,细节背后是管理哲学,也就是一个基本假设认知,其内在的逻辑符合人性的本真。著名的《德胜员工守则》中的“罚则”特别提出:“工作不带笔记本的,对客户的问题不解释、不解答、不落实的,对上级布置的任务、同事拜托的事情无回复的”,予以数额不等的罚款。

  表面看起来繁文缛节,其实属于细节见真章,管理实践的升华。原因很简单,对于新员工,记录很重要,属于左脑理性思考,而非右脑耳旁风,这是记忆的最有效手段;和客户沟通很重要,深度了解,也是企业和个人增值的最有效方式;和领导同事确认很重要,关键点澄清,使命必达。

  也就是说,管理者更大的责任在于,除了发挥员工主体的认知和意识激发外,制度考量更重要,毕竟员工更在意的是考核的事项。不客气的讲,员工的问题,更多属于店长们的“管理事故”,要么是领导力不足,要么是长久制度体系的不完备,“漏洞百出”。

  做一个制度不难,难得是制度以及文化的“落地”,强调“落地”才能保证实行“到位”。实际上,这些年被大家所推崇的德胜洋楼、海底捞、胖东来,之所以在市场上屡有建树,更多来自于员工治理制度的健全,简而言之,一个靠谱的制度体系,一种向上的文化氛围,塑造一群有职业尊严的人。

  亲爱的店长们,我们的工作“到位”了吗?